话音刚落,被桑夫人暗暗掐了一下,她赔笑着问:“您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做这种事儿?”
“算来算去,好像是您家吃亏了。”
桑夫人说话直接,她问出了大部分人心头的疑惑,宋家人也目不转睛的盯着她。
李英兰坦然的笑了:“其实,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高尚,我和其他商人一样也是逐利的,只有青泥浦的发展越来越好,我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桑夫人不可置信:“就这样?”
“自然。”她不介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你们都知道,我擅长做美食,但美食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大家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又怎么追求美食?”
“我想,只有先把日子过好了,才能考虑如何提高生活水平,接着才有心思去猎奇,满足自己的味蕾。”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这番话令在座的众人折服,大家都在回味刚才的一席对话,李英兰静静的喝汤。
再抬眸时,碰上了崔嬷嬷的视线,她先是一愣,然后对崔嬷嬷谦和的点点头。
崔嬷嬷也展露善意的笑容,两个人各自撇开眼。
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大家没有刻意的亲近,却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认同。
这种认同感,是李英兰珍惜的。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一个人认同自己,她会像找到了知音一样呵护。
吃了一顿便饭散场,李英兰在席间的话,传到了宋知县的耳朵里。
其实他觉得老太太这样做,是在和自己对着干是在明目张胆的打自己的脸,毕竟各种苛捐杂税和衙门有脱不开的关系。
可是等他将这番话,冷静的想了想,他又觉得无可挑剔,真是这个道理。
如此透彻的分析并指了出来,这老太太还有气量和家底,敢继续往下做,可见她不怕花银子,也不怕得罪人。
宋知县心里跟火烧一样,一会儿埋怨她,一会儿又感激她,复杂的坐立不安。
宋夫人在旁边帮忙添茶,宋知县出神了好一会儿,才唉哟了声:“青泥浦是来了一尊大佛啊!”
宋夫人此时终于笑着说:“我看是一尊财神爷。”
“老爷,人家老夫人胸襟宽广着呢,肯定不会跟您对着干,也没有这个想法,而且我看他家行商有一套,砸钱如流水,没有用在不该花的地方。”
“单凭这一点,就胜过其他商人了。”
“以后我们青泥浦的发展,要指望别人了。”
“老爷您呀,消消火气,换个角度想。”
“要是这场官府都劝不动的农桑,真让老夫人劝动了,那您还用为收税发愁吗?”
“您一下子少了多少麻烦事?可以高枕无忧的休息,吏部的考评打个优,再等三年,咱不就有机会离开这里了吗?”
宋知县哼笑:“当官当官,在哪儿不是当官?”
“真的能发展到这一步,我还离开做什么?种好了树,等着别人来摘果?”
“只要赵远的岳母,真的能劝动百姓农桑,我就死守在介州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