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首次大规模的买仆从,李英兰不太决定要怎么选,照她的路子就是谁可怜买谁。
她深知这样的心理要不得,在京城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心软等于找死。
考量再三,买仆人的事她交给了董佳音。
“你跟着崔嬷嬷学习,肯定不止学了才艺,买人是一次持家的历练,奶奶想你自己去操办,你怕不怕?”
董佳音连忙摇摇头:“奶,我不怕。”
“只要奶奶愿意相信我,我可以去试试。”
“好,奶的乖乖,你去吧。”
董佳音从去了青泥浦以后,也慢慢的开始,在李英兰的培养之下,参与了一些家庭琐事。
她觉得这孩子的塑造,就是从日常生活开始。
按照古人的思维,孩子再养几年就得谈婚论嫁了,可在李英兰的眼里她就是孩子。
看着现在的佳音。
她总会想到年纪尚小的董有果,蹲在火房帮自己烧柴的画面,那丫头也是这么过来的。
过了几个时辰,佳音自己回来了,身边没跟着人,听她说仆从买好,直接带去金鱼胡同。
李英兰并没有强求她,必须把人领回来过目,就不甚在意的说:“好,那边收拾好了叫我们。”
日子慢慢悠悠的过,在过年前的半个月,全家人终于搬家了。
金鱼胡同的大宅子,匾额也重新挂上。红绸装点下,匾额上的字,熠熠生辉。
“董府。”是偌大的一个府邸。
李英兰嘴角的笑意收不回来。
她的好心情一样感染着别人,大家放了鞭炮跨过火盆,就好像她家第一次开包子铺那样热闹隆重。
不过这次不同的是,来恭贺送乔迁礼的人很多,符文鹤、甄灵芝到齐了。
古公子已经启程去任上不在,备考司农署的桑种柳在,宋家人难得来一次,想多玩几个月,她们也在。
等差事的陈端茂带着妻女,钱库长陪着夫人崔香香登门。
不仅有他们这群熟识,还有许多新认识的人家,关系不远不近,派丫鬟小厮来送礼。
董府太热闹了,停在门口的马车,足足站了半条街。
金鱼胡同的新邻居们,从前不认识的,也忙让自家人来送礼。
因为是浔阳长公主明示要买这里,李英兰最开始并没有多打听,现在才知道董府的邻居都是谁。
入胡同第一家是曹府,家翁现任国子监祭酒。
第二家是王府,大老爷现任户部郎中。
第三家就是李英兰他们在住。
最后一户白府,一门忠烈,男人在外领兵,女眷常年住在京城。
白府有一位老太君,今年60高龄,从前随夫上战场杀敌,如今落下了一身病。
李英兰从大家的介绍来听,猜想老太君过寿的时候,浔阳长公主兴许来过。
否则其他人的品阶,不至于让长公主亲临。
不过了解内情后,李英兰才发觉,长公主对他们家费心了。
知道董花生在国子监任职,还专门指名这地方,殊不知有没有帮衬搞好上司关系的意思。
机会递给你,和一把手当邻居,关系处不好,就是她们董家没本事了。
想明白这点她更加肯定,浔阳长公主是同意这门婚事。
家里乔迁,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要说迁居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村里搬去北崖坡那次,和今天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