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消息很快带了回来:原来太后南下微服私访,目睹江南福地连月大旱,庄稼收成惨淡,处处饥民流离的凄凉之景,哀叹顿生,焦心过度,以至于回宫后直接卧床不起。俊卿听罢这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太后是忧国忧民,致心神过劳,才有了此间的症状。</p>
关键是,思虑过度只是结果,而大旱天灾才是罪魁祸首。弄清楚了缘由,便能有的放矢,给太后出主意了!</p>
俊卿毛遂自荐,称自己可医治太后的病。俊卿虽然以聪敏灵慧为人称道,但毕竟还是年轻后生,太后对他也是半信半疑,不过最后还是获恩准觐见。</p>
太后问俊卿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俊卿从容答道:“回太后,是心病。太后是忧愁灾旱天气,思虑苍生福祉,以至于伤了心神,太后需要的,是能够安稳当下社稷和百姓的良方啊!”</p>
听俊卿说罢,太后立刻坐起刚刚半躺着的身体,露出赞许的微笑,拍掌称赞道:“状元郎就是不一样,看问题一针见血,怪不得被诸多朝臣称道说好。你这样说,看来是已经想好医我心病的良方了?”</p>
俊卿熟读古今经略,又历经数次科考磨砺,此等简单的问题自然是不在话下。“回太后,眼下当务之急,必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而后广修河渠,分流洪泽……”俊卿恨不得将肚子里储积的治国方略全部掏出来展示给太后。</p>
太后看着经纶满腹且滔滔不绝的俊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腈纶满腹,而且说的都对,可见书没少读,可惜都不在点子上啊。”太后失望地摇着头道。</p>
面对太后失落的脸,渐渐词穷的俊卿尴尬地说不出话来。太后便让他再想想,想到更切实有效的办法了,再来找她禀告。</p>
看来自己的建议并非太后想要的答案,可太后所说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究竟是何意呢?俊卿无论如何也猜不透。</p>
这才短短三日,毛遂自荐,为太后“治病”的事情已经传遍京城官场,选择半途放弃肯定不行,也并非自己的作风,俊卿只能硬着头皮,誓要想个明白!</p>
虽然不是很情愿,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最后俊卿还是找到了母亲,托她去询问叔叔南镇远,请他帮自己出主意。</p>
俊卿知道,虽然南镇远没有明说,但太后的“病源”一定是他最先猜到的,不然也不会想到去问太后的身边人,还安排管事公公对自己透露那些简单直白的话。很明显,他把立功的机会让给了自己,只是为了让叔侄关系亲近。</p>
坦白讲,俊卿根本无意和这位表叔亲近!但现在事情急迫,若真不能解得太后话中含意,太后肯定对自己失望,臣子们也会趁机看自己笑话,俊卿岂能容忍?古有不耻下问,今有俊卿问叔,为了大局,先忍了!俊卿想着,便找到了母亲,详细说明了此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