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余光瞟见站在一旁面露苦色的太子,又道:“太子,你亲自替朕将这些赏赐送去吧!”
黎蔚仍是面无表情,淡淡一笑:“微臣代内子谢过陛下!”
隆景帝见一脸稳重镇静的卫国公与黎蔚,再看看一旁浮躁的太子与三皇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微微恼怒道:“太子,可有事要禀?”
太子抿了抿唇,踌躇了片刻,一咬牙还是将手中的信封呈上。
“启禀父皇,蜀中太守托臣将此书信呈与父皇,说......此事十万火急,父皇一看便知。”
隆景帝心中涌起一股不妙的预感,怎么尽是些晦气的事,不耐烦道:“呈上来吧。”
宦官拆开信封,呈与隆景帝,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过了片刻,隆景帝气得从龙椅上站起来,怒气冲天:“蜀中大旱已有半月,这张召忠竟敢此时才来禀报,来人啊!把这张召忠给我砍了!”
朝中官员们哗然,这旱灾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轻则粮食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隆景帝气得胸口一阵绞痛,跌坐在龙椅上。
众官员皆紧张道:“陛下!”
隆景帝抬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又捻起一颗仙丹塞进嘴里,就着茶水咽了下去,这才缓了过来。
黎蔚见状,剑眉微蹙,半个时辰不到,隆景帝已经吃了两颗仙丹了。
太子心中十分害怕,众人皆知张召忠是他的人,若他真被斩首,自己也逃不了被责罚,一时间手足无措,没有注意到黎蔚一直在旁给他使眼色。
黎蔚见太子不说话,轻叹一口气,轻声道:“陛下息怒!这蜀中太守所犯之罪确实足以斩首,但蜀中是我天朝的一大粮仓,当务之急是缓解当地的灾情,以保证来年的收成啊。”
黎蔚顿了顿,抬眸见隆景帝面上的怒气消了些,又接着说:“张召忠任蜀中太守之职多年,对蜀中的情况甚是了解,陛下不如让他将功补过,等解了灾情再论罪责罚也不迟啊!”
隆景帝思虑了片刻,一时间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替代张召忠,沉声道:“黎王言之有理,那就让张召忠再戴几天乌纱帽吧。”
“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前往蜀中赈灾啊?”
太子听见将功赎罪的机会来了,赶忙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隆景帝却没有出声,心里琢磨着蜀中旱灾之事,他这不争气的儿子知道多少。
蜀中往右的城镇便是太原了,电光火石间,黎蔚的心里已有了计划。
“陛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亲自前往蜀中赈灾。”
隆景帝对黎蔚这个人选也不甚满意,扫视了一圈底下的官员,各个缩着脖子。
他无奈,只好道:“黎王殿下实乃我天朝官员的典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