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泽把脚凳摆上。
钱氏等人都好奇地上去看看。
农家妇女一辈子都辛劳,真没做过这么好的马车。
林宁虽然是蓝星人,可也没做过马车,都是开车或者坐其他交通工具。
“铺上褥子,是暖和又软和,是吧大嫂。”
“你也不看多少钱呢,这马车三十五两银子,两匹马也是二十两,一共花了五十两银子。”
箫大婶一回来就问了爷们多少钱了。
“我的乖乖,这么贵啊。”
钱氏瞪大了眼珠子。
“不过该买还是要买的,有了这马车以后咱不受罪,小宁出门去县城也方便多了,不然她哪也不去了,把孩子憋屈得不行。”
箫大婶知道她害怕惹麻烦,轻易不出门,也挺憋屈的。
“这倒是,小宁正需要马车。”
钱氏也点了点头,藏着点安全。
林宁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箫泽把旧的驴车就拉去村长家里,送给宗族了。
村长和里正挺高兴的,不过村里人要用车,还是要掏钱的。
因为村里有板车,也是人家挣两个零花钱的,村长爷爷的意思是还让他驾车,坐车还是原来的价钱。
给族里交一份车钱,驴就用来拉车,你用驴就要养着给吃的,死了你要买一头活的顶上。
啥时候你把这车和驴的钱给够了,这车和驴就是你的,你不能白拿走呀,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给村民和拉车的五叔一点福利的意思,车钱也不贵。
这比板车快多了,也不用牛拉了,多好呀。
箫二叔找了盖房子的人过来盖院子了,这回三个大院子,还要修自家的院子,活多,基本上村里的青壮爷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上阵了。
按天结算,包吃,有纯肉管饱。一天六文钱。
县城找人干这活,一天才给四到五文钱,但钱多就不管饭了,钱少一文就管饭。
他家给的条件算是特别优惠的了,村里爷们都愿意干。
一部分人先修二叔的院子,从里到外重新大修一遍。
把墙体加厚起到保暖作用,加盖火墙,还要修房顶,做防虫防潮的处理,还要修其他破旧的地方,加盖耳房用来沐浴,然后把旱厕挪到院子外面去,这样就不臭了。
另外一部分人开始打地基盖房子,地界都划分清楚了,三家互相挨着紧邻,但院子和院子之间是有距离的。
这个距离可以用来种菜,起到一定的阻隔,不然屋里动静听得太清楚也挺尴尬。
旱厕挪到院子外面的荒地上去了,盖了两个,男左女右,写了字画了男女图像,不给你走错的机会,也避免了尴尬。
爷们去忙着该院子去了,林宁开始作画,给绣活做准备工作。
箫泽除了帮忙指挥,还要盯着族学儿郎们读书考校啥的。
钱氏他们做饭,林宁不帮忙,找了县城的厨娘过来帮忙,以后院子盖好了,家里还是要有厨娘做饭的。
人多眼杂,林宁窝在屋里练字画画。
修院子他们借用了马爷爷的院子一家子先搬进去住上一个月,院子弄好了在搬家。
马爷爷之前新盖的院子就是给儿孙留下的,那图纸还是林宁画的,也是林家村首屈一指最好的院子呢。
整个一个院子都空着的,底下的兄弟还没成亲,只有马正大哥才成亲。
箫泽从族学回来了,“你又接活了,要我说能少干就少干,太累了。”
“不累,买了酒楼就没钱了,金子我还不想动,我心里想着你要是有本事去京城科举,若是金榜题名不得在京城买个落脚地啊,那的房子贵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