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定契约会后悔的,我家小宁厉害着呢,分家时净身出户,现在无论是村里祠田还是两个弟弟,还有自己的陪嫁,哪样不是自己双手挣来的,我们跟着她干错不了。
我家老爷子和男人都说了,让我只管摁手印跟着小宁好好干,其他一概不问,背靠大树好乘凉。
实话和你们说了吧,我家小宁能赚这么多,她的绣品是送进宫了的,要不然能有那么多人花大价钱找她刺绣,必定是有真本事,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箫老三的媳妇黄氏慢悠悠的说了,她性子有点闷不太爱张扬,一直都是跟在钱氏后面的,但她可不是没脾气没算计的人,从来都是钱氏出头做恶人,她在背后出谋划策。
不过她本性不错,从来不害人,也会护着钱氏。
众位婶子们被她说动了心思,是啊,要说林宁的本事那是没得挑剔。
今儿学了绢花的制作,手巧地摆弄几遍就能做出来,先从最简单的做起,然后再做难的,大家学得一道劲。
过了几天,村长开了族会,和里正一起说了绣坊的事。
先把绣坊的规矩一条一条都说了,还写了大字报要贴在绣坊里面。
然后说了分账的事,绣坊赚的钱,宗族拿四成,一成要给张叔,这是规矩,绣坊要给联络活的铺子和管事单门给一份中人钱。
剩下的五成归林宁,宗族不插手绣坊经营,由林宁掌管,但宗族有权管束绣坊的族人以及契约的更改签订,彼此双方约束,互相保护。
林宁全权负责经营,那么绣坊产生的成本由林宁承担,宗族不管。
林宁还要和张叔所在的绣铺分账,这个也是一半,因为销路人脉在绣铺啊。
但如果是绣娘干砸了活,赔不起,宗族赔偿,所以才要管着绣坊契约的签订。
也就说,宗族负责约束压制族人,林宁管赚钱,互相配合。
至于账房联络人之类的都由林宁负责安排,绣娘她挑。
宗族拿四成是房屋修建,宗族出场地,然后也要负责保护绣坊不被人坑害,管理族人不出幺蛾子。
林家村出了好几个举人和士子,对外是有一定威名的,可以保护绣坊,所以你用了林家姓做保护伞,就得交钱,彼此互相依靠,互相付出努力,彼此双赢。
宗族有钱了就可以开展更多产业,投资族学培养儿郎,这以后就不难在钱上,人脉资源也会逐渐增加,就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的事,团结的力量比你想象的可怕。
其他人若也想进入绣坊,要考核进入,进去先做学徒,学徒的钱和绣娘的钱不一样档次。同时绣娘也分一二三等。
最高是一等林宁这样的绣娘,马燕和章氏只能算二等绣娘,拿到的钱也不一样。
每个绣品按照卖出去的价格抛去成本后进行分账,绣娘一份,坊主一份,宗族一份,半年审核一次账本。
规矩和分账都说清楚了,学徒和一二三等绣娘各自都分几分帐,也是村长和箫爷爷去查看了省城和县城绣坊的分账数额后,综合评定的,属于比较公平厚道的。
爷们在底下议论了一会后,有人举手了,“我家愿意签契约。我相信小宁,她是个厚道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