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绣单面和双面的桌屏和炕屏,不急着绣大图,大图费时间,若是不能一鸣惊人,反而亏了,小图做得好一年也可以赚好几百两银子呢,还不太累。”
“我记住了。”
“三婶,你也可以绣团扇了,你先做单面的,让我娘给你画图,你在绣,记住一定要精致好看,要仔细,退货卖不出去可要赔钱了,那就白辛苦了。”
“我记住了,你放心,论手艺我听你娘和燕子的。”
黄氏是真聪明,知道该怎么做。
“二婶,你要是多做衣服和帕子,锻炼针法,先不急着做图。”
“好,我知道我水平还不够。”
钱氏也明白自己水平不到家。
又安排了几个姑娘做小炕屏和扇子,马燕和章氏的闲会给其他人提供图纸,林宁也会根据大家的实力,选择一些不太难的图让她们绣。
大家从现在开始已经有了技术上的分水岭,各自都在努力着。
有的甚至受自身手艺局限性,但做荷包宫花却特别好,手艺也有所提高,虽然不能绣图可做这些也能赚不少钱。
有的甚至宫花一个月都能赚两吊钱呢,这比以前赚得多。
两个小徒弟除了练习针法,就要跟着学做宫花。
林宁已经开始教他们做绢花了,绢花也需要学呢,不过宫花相对稍微简单点,好赖认真仔细点也能赚几个钱了。
这也是考虑到大家的情况不一样,学徒也要赚钱回家,不然学个三年赚不到钱,人早跑了,谁还给你干呀。
忙了一大圈快到中午了,大家也去吃饭了。
林宁也回家吃点东西,下午再过来指点大家,这次过来又带了不少的图稿留着给绣坊用。
“娘,你做了什么,这么香。”
“娘做了你爱吃的蒜香腊排骨,还给你炖了鸡汤补补。”
“谢谢娘,还是娘最疼我,两天不回来我就想您了,想着您的手艺呢。”
“想我就回来,你也别太辛苦了,顾着自己身体。”
“嗯,我有盯着相公读书,您放心。娘,相公给你买了个镯子。”
其实是林宁让箫泽去买的镯子,金镯子镶嵌宝石的,看着就值钱,给婆婆长面子。
箫大婶笑着摇头,“我知道是你想着老婆子给我买的,我儿子啥样我还不知道么,他哪里想到这些呀,不用替他瞄补。”
“都一样,我买的也是您儿子给您的孝心。”
“还是我闺女知道疼人。”
箫大婶的首饰衣服啥的全都是林宁置办的,为此箫大婶老说儿媳妇疼她孝顺她,享上儿媳妇的福了。
“娘,我爹啥时候从省城回来呀?”
“要过几日了。”
“娘,相公想着再买个铺子啥的,您说在哪买合适呀。”
“你要我说还是县城合适,省城赚得多我晓得,可我们根基不在省城,省城贵人多,万一挡了别人的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