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在传,刘表已经被曹*害死了。
不知是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传闻。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仿佛那些人亲眼见到的一样。
有的说,曹*进了襄阳城,老毛病就犯了,看中了蔡氏,于是蔡氏的老公——刘表当然要死!
贾诩想笑又不敢笑,心里暗自道:还不是你以前做的这种事多了?
不过不管怎么传,襄阳城高层内部倒是一清二楚的很,曹*这次倒真的老实了一次,蔡氏的背景分量很重,加上又快分娩了,曹*再怎么饥渴也不会找个大肚子吧?
可是暂时没办法让谣言平息,因为刘表本人根本就没痊愈,见不得风,否则带着刘表本人上襄阳城巡上一番,什么谣言都平息了。
张锋清楚,这谣言一定是江那边的人干的。
原因很简单,刘琦和刘备在一起,一个不可能把自己老爹的名声弄臭,另一个在刘琦的眼皮子底下,没机会出这样的馊点子。
秋天很快就要结束了。
萧瑟是唯一的主旋律,哪怕是江南,也是遍地被大风吹落的黄叶。每日清晨,昨天才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的街上又是厚厚的一层,周而复始,。
襄阳城经过最初的紧张,已经渐渐习惯了有曹*的日子,虽然这个女人传说不断,又跟自己女婿辈份混乱的锉子某些方面的名声的确不太好,可是对平民老百姓还算不错。
初到襄阳,就将不知多少年没开过的官仓开启,放粮施粥,又狠狠打击了一批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哄抬物价的奸商,当那些人的人头血淋淋的挂在襄阳城头上,百姓们这才看清了曹*另一面的
杀伐果断。
相比刘表治下那个任意而恣意,放任而放荡的风气,曹*这个相比之下要严格得多,却也有活力得多的统治,似乎让人觉得有一种新生的奔头。
刘表在的时候,任人唯名。而虽然一直没什么大灾,每年依然有人饿死,当然相对于战乱不断的兖、青、司州来说,已经算是小意思了。可是这样上不管,下乱来的政策让荆州普通百姓的日
子并不好过。
而曹*一到,就不同了。明显是鼓励经商及手工业的政策让一些有手艺的人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最重要的是,每户入籍,每籍必有人入伍或者从业,不让每家每户断了生活来源!
如果自己的黄脸婆,他看得上的话就拿去吧!
曹*到襄阳之后一系列的发展工商、整顿官吏风气,精减士卒及加强社会治安的举措传到江东,孙权等人的脸色不好看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都是聪明人,曹*这种手段目的是什么,结果会怎么样,他们很清楚。
表面上看,农业被限制了,可是目前为止曹*这边从没听说过缺过粮。而且青州连连大灾,然后年年都是徐州两季稻的产区北调粮草。
而精减士卒,转化一部分为稳定地区治安的吏,不仅节约了粮草,又省了军饷,最要命的是,军队战力反而提高,地区治安反而也转好。
那是当然的,普通退役士卒难道连小毛贼也对付不了?
曹*的系列措施一下来,就好象一个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的运转,使得整个地区各方面都慢慢提升。
虽然这些措施还称不上成熟,可是比起原有大汉的政策,甚至江东的,都好上不知多少倍。
孙权派人把这些举措一一记下来,希望有机会的话在自己治下实施。不过那也只是在有机会的情况下,问题是,曹*给不给自己这个机会?
而这些举措的形成或者说是创立,不管它们的修改者、增益者如何为自己脸上抹金,也不管张锋本人是如何的为自己推脱,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