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打交道是董有森的长处,李英兰放他在外照应,带着方桂香进火房忙碌。
火房蒸包子做吃食要用的一应用具,提早运过来了,里面食材配齐,柴火充足。
李英兰很满意,觉得有森是个会办事的人。
对于李英兰来说,此处是陌生的环境,她没有着急生火揉面,而是先撸起袖子,把所有的调味料按照家里的顺序摆放,这样方便她找东西。
方桂香见状也一起整理,面粮都储存在一个专门的木箱子里,锅碗瓢盆整整齐齐地罗列在架上。
“好了,咱们开工!”
第一笹笼的包子端出去,李英兰被董有森拉住衣袖。
李英兰以为这小子想开溜,语气不善道:“咋啦?不是你招呼人吗?我还忙着呢?”
“不是啊娘,我是想告诉你北街另外两家包子铺的店主来了。”
“他们说以后都是街坊邻居,想认识认识。”
“哦,这样!”李英兰一回头朝外面看,对上几张笑脸,走过去和人打招呼。
“几位街坊好,我夫家姓董,我本姓李,头一天开业招呼不周的地方,还请见谅啊!”
一名穿着褐色短打的矮瘦青年笑道:“哦!原来如此,李婶子,我是街头那家黄记包子。”
“这条街的人都叫我黄包子!”
李英兰明了地点点头,黄记,正是被董家人票选为,全临安府城最好的一家包子铺,肉里带香葱的。
她呵呵笑道:“老二,给黄包子拿两个咱家的手艺尝尝鲜。”
说完她目光投向那人:“我们家是头一回做买卖,口味不知合不合你的胃口,你别见笑。”
黄包子哎哟一声,两个冒着热气的包子到手,他眼睛眯成一条缝。
嘴里也谦虚道:“我家也就是卖包子糊口罢了,怎么会见笑,好了不打搅您的生意,我回去了。”
黄包子离开,李英兰又接连应付了两三家包子铺过来围观的人。
一个大笹笼能一次蒸出20个包子,有三分之一都被李英兰送人了。
大家伙都道:“李婶子,您真是个敞亮人。”
重新走回火房,方桂香一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看见婆婆进来,连连哀声:“娘,您咋出去这么久啊?”
李英兰把手洗干净,继续挑内陷包包子。
“外面来了几家同行,我和他们随便撘几句话,就算认识了。”
“关键他们来的目的,肯定想知道咱家的手艺,我索性做个人情,不收钱送他们吃。”
方桂香紧张了起来:“娘!不会有人学会咱们家的做法吧?”
李英兰不确定地摇摇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本事,不过想看破对家的秘方,没那么容易。”
……
如李英兰所言,那些打着来认认人旗号的,得了李记的包子,转过头就和自己人在一起,边吃边分析里面的配方了。
黄包子回去,没着急开门做生意,而是先吃了李记包子,一个下肚,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
看自己兄弟吃另外一个,他道:“你觉得味道如何?”
黄包子得了兄弟的一记白眼:“那还用说吗?当然是好吃!和别人家的都不一样。”
黄包子不可否认地点头,但是他没有灭自家威风:“咱们家的包子也有独到之处,再说北街的百姓吃惯了咱家的,不一定会买账她家。”
黄包子的兄弟抿了抿嘴角:“快开门吧,出早工的人这会儿该来了。”
临安府城的早市开始了,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男子,他们有些人赶车,有人挑着扁担,有人背着行囊,北城门来往的人络绎不绝。
常经过北街的居民和挑夫,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现了变化。
“嗳?郑家几日不开门做生意,原来是换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