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方桂香收铺回来以后,往家里带了三十几个小笼包,董家人至此餐桌上,每日多了一份必有的食物——包子。
家里连续吃了五六天的灌汤包,现在只要看见桌子上有包子,每个人的脸色都会变成猪肝色。
李英兰脸色也不好,尽管灌汤包好吃,也架不住她家天天吃,董家的晚饭气氛沉重,没有人主动说话。
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堂屋收拾干净了,一盘包子孤零零地摆在台面上。
李英兰说道:“一人拿一个,分了吃吧。”
董花生听了这话以后,冷不丁地咧嘴哇哇大哭起来,他太委屈了。
“天天吃包子,我真的不想吃了。”
董花生的哭声好像是在撒娇,也好像在痛诉。
董家没有谁打扰他哭,个个眼巴巴地看向老太太,平时李英兰是最心疼孩子的,他们都想知道,老太太能不能免了包子。
李英兰脸色不悦地站起来,背手迈步,随董花生哭去。她一句话不说,把其他人给整不会了。
董花生看见奶奶不搭理自己,小肩膀一抽一抽的,开始收眼泪。
“娘……”董花生懵懵地看着方桂香。
“别哭了,你的那一份,娘替你吃!”
李英兰一只脚刚迈出门槛,听见这话,顿住身形道:“逃荒到此,咱家才安顿四个月,你们连肉包子都不愿意吃了,自己好好想想吧!”
把一屋子的人都给教训了,她回屋躺下,炕还没有睡热乎,门就被敲响了。
“娘!你休息了吗?”
李英兰打开门,看见董有林抱着手臂,把手揣在袖子里面挡风。
“娘,我们家的枸杞已经可以采了!”
李英兰一听是好消息,喜得挑挑眉:“行啊!我知道枸杞能采好几波,不需要割杆子。”
“明天,我带着孩子们下地采枸杞,你去告诉他们早点睡。”
第二天,李英兰屁股后面跟着大部队。
董有林、杨氏和文鹤、小花生。每个人的腰间都胯着小竹篓。
来到自家的田地,种有枸杞的地方是一片红绿相间,种有小麦的地方是一片低矮的嫩绿。
李英兰随手摘几枚,摊在手上给他们看:“要摘红透了,颗粒饱满的,千万别拿手指掐破。”
“知道了!”
小孩子们头一回出来采枸杞,非常有兴致地在田野里来回窜。
李英兰一低头,一伸手,半个时辰就过去了,渐渐到了晌午,秋老虎当头照,李英兰后背湿了一身汗。
出门没有戴斗笠,李英兰受不住热。
“把你们竹篓里面的枸杞倒给我,我回家喝水,顺便把它们晒起来。”
杨秋花一听,把枸杞给婆婆了不就不能休息,得一直在这里采吗?
她急忙说道:“婆婆,我跟你一起回家吧,我竹篓已经装满了。”
“哦,好,走吧!”
两个人回家以后,李英兰把簸箕放在太阳下面,把枸杞都倒出来铺平晒。
她喝了水,重新戴上斗笠。看老二家的屋子紧闭房门,没有任何动静。
“走了,老二媳妇!”
“娘,您先去吧,我马上就来。”
李英兰撇撇嘴,自己一个人先走,手里多拿了几个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