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齐的家被包围了,这是情理之中,谁不想和新秀才多亲近啊!
原本和文家亲近的人,在帮忙维持秩序,要求大家排队站好。
李英兰不着急和人挤,她安分地排队。
“嗳!”背被站在身后的妇人捅了捅,李英兰好奇地回头。
“你听说了吗?这次乡试有五百多号人参加,最后只取前八名次,咱们这位文秀才就是第八,挂尾上榜!”
这李英兰还真不知道,她哼哼两声:“管他第几名?能考上就是大喜事!”
妇人应该是排队累了,打个哈欠:“你这人真无趣!”她就是想找个人闲聊罢了。
李英兰眨眨眼,又想到一件事问道:“你知道其他中秀才的都有谁吗?”
妇人来了一丝兴趣,尾音里带着骄傲,趁机显摆自己打听消息的能力。
“我知道张家郎君考中第一,是秀才禀生,临安府城谁家有女儿,不想嫁给他啊!”
“哦?那其他人呢?”听见第一名不姓陈,李英兰继续追问。
“唔……其他人嘛,不知道,名字太多记不住。”
“嗐!”李英兰还以为自己遇见了一个包打听,结果是个半吊子的臭显摆。
三娘满面春风,款款地走出来。
“对不住各位乡亲,我家夫君今日乏了,不能依依招待各位,请把贺礼放下,找门口这位执事登记便可,我在这替夫君谢过大家了。”
三娘说完俯身行礼答谢。
倒不是文秀才拿乔,是来庆贺的人实在多,小院站不下这么多人,家里只有小两口,容易招呼不周,还不如直接请走,以后还礼就是了。
李英兰闻言,也去登记,三娘余光瞟见她。
李英兰衣袖被人拽了一下,无需说话,她在三娘的眼神示意下,提礼物往里走。
扫了眼李英兰带来的东西,三娘递来热茶,和和气气地笑道:“消息传得这样快?婶子从村子赶来的?”
“不是,我家孙子要读书院,所以搬来府城给他安置一块地方。”
三娘道:“嗯,我夫君住在此地,也是因为当初要入书院才买的,你们新家安置在哪儿?”
“不远,就在隔壁!”
“哦!原来隔壁常有读书声,是你孙子呀!”
三娘恍然大悟,脸上笑容更灿烂了。
他夫君吃饭时,会夸隔壁的小孩背得好,有时看书乏了还会跟着一起背。
她嫌旁边的人吵,想去说道几句,却被夫君拦住,说这样很好。
没想到无巧不成书,他们和李婶子成邻居了。
三娘开心地回屋,把文修齐给拉出来。
文修齐听媳妇简短地说了一遍,脚步匆匆地赶来。
一见面,他客气地作揖:“婶子!”
李英兰赶忙侧身避开礼数:“当不得秀才相公的礼,今时不同往日。”
文修齐两口子对李英兰印象极好,三个人热络一阵才分开。
……
回到隔壁,李英兰等到方桂香回来,提及夫子很喜欢她家送的船点。
李英兰这才安心,带上符文鹤卷上铺盖,赶在天黑之前到家。
马车进村子,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李英兰远远看见董有果蹲在家门口,脚边有一只竹篓。
十几天不见,她竟觉得三丫身量变单薄了。
董有果听见马匹的嘶鸣,艰难抬头看一眼:”娘~“她想站起来,去迎接。
李英兰紧急拉停马车,扬声劝阻:“别过来,畜牲不懂事当心撞到你。”
马鼻哼出两圈白色,在原地摇头晃脑。
她撑着板子跳下车,三步并两步去到女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