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村长听着大家的诉说,干巴巴的脸上有一丝动容:“这都不算什么,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李英兰适时的把话茬接过:“再小的微末细节,只要关乎到咱们切身利益,就不是小事。”
“毛村长维护了小利益,可见对咱们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是不偏不倚的关心着,把村民当作自家人看待,才会这么舍得付出。”
“对,秀才奶就是厉害,这句话在理。”
大家纷纷点头,感觉李英兰方才所言,就是他们七嘴八舌,想表达的内容。
李英兰一颗心吊在嗓子眼,她还不敢松懈,继续说下去:“说点自家门前发生的事情。”
“俗话讲,救急不救穷。我们初来乍到,大家慷慨解囊的帮扶是于情。”
“那时,我们借了好些家的粮食,也达成口头契约,到秋收还借粮,那时没有人家反对,后来我家是不是按时还了?”
“是按时还了。”借过的人家表示。
“还是主动来还的!”后排有人跳起来插嘴。
“借多少换多少,什么时候还,钉是钉铆是铆,账目很清楚,于理这是我家的本分。”
“曹二郎他看见我家买地买牛,没等到秋收,纠集一群壮汉来堵家门,像泼皮无赖一样叫骂,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提前还账。”
“须知那时还没到秋收,我家人口多赋税高,一亩薄田怎么养活五个大人,四个小孩?”
“更别说后来,咱村的文鹤没了奶嬷嬷,我受人托付,把孩子养在膝下。”
“我理解曹二郎的心情,表面看是我家富裕了,但只有自家人知道,咱家没家业就像无根无依的柳絮。”
“没有这些产业,难道日日靠借粮度日?想必届时借多了,大家会有微词,所以置办家业对于我们来说是当务之急。
那时我家随了他的意,提前归还,一家还,一家不还,岂不是又要闹风波?”
“我家不止借了他一户,不能因为他上门闹事,就放下既有的约定,这叫遵守约定人怎么想?难道闹一闹就能随心随愿了?”
说完,她歇了一口气。
“你们也许会想,可以一起提前还。”
“若真的起头,以后咱们村谁还敢轻易借粮钱应急,该不该在心里掂量,难保不会有人拿董家举例,巴巴盯着,还没约定时间就上门讨要?”
“买地买牛,从村长的眼帘过,村长从没有暗示过我提前还账,诸位没有,只有曹二郎在煽动人跑到我家门口叫嚣。”
“于法来说,借还之事有根据。能不能提前还,是无根据。若是我家到期不还,被人堵门是我该受,但是并没有!”
“曹二郎为了自家利益上门吵闹,我能理解心情,但不敢苟同做法与想法。”
她说完这一大通话,感觉口干舌燥,她尽量说得很慢,一字一句让大家能听清楚。
“我爱惜咱们村淳朴的风气,希望咱们村继续和睦相处下去。”
村民顿时像被烟火熏撩过的蜂巢一样,交头接耳嗡嗡讨论起来。
一名老妇人拄着拐杖跺地:“我觉得秀才奶说的对,哪有逼着人提前还账的道理?”
家中有负债的人则是焦急的寻找债主。
“我说,娃她三叔,昨儿借的二十鸡蛋,给我娘家弟媳送满月礼,说好了下个月还,时间不到,你可不许上门催债!”
“哎呀,我家半个月前借了一贯钱做生意,大伯娘我们当初说好的三个月以后还,你不能学曹二郎那小畜生出尔反尔!”
“嘁,我和曹二郎能一样吗?我儿子从学堂回来,教了我一句话叫君子一言四条马难追,你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