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三日回村,家里静悄悄的没什么变化,李英兰先进火房看锅灶,发现有使用过的痕迹,稍微安心。
纵观这间偌大的二进院,现在只有她一个人,显得格外冷清。
李英兰遗憾的想,屋子变大了,心变空了,孩子长大都会陆续离开,是不是该早日习惯?
……
闷热的六月,鱼井村水源丰沛。
长河如碧带环绕,处处盛开无主荷花,徐徐暖风忽而卷起,露珠在莲叶蹦跳。
董有森来往两村之间,对鱼井村算了如指掌。
他最喜欢晌午把马车停在大槐树下乘凉,取出在外买的吃食,对着美丽如画的景致大快朵颐。
外面卖的胡辣汤、葱卷大饼,虽然不及家中的餐食美味,但是娘有事滞留在府城,他们也不会干饿着,买外头的照样能凑合吃几顿。
“秀才他叔,你在这儿呀!”
董有森正咬了一大口饼,闻声回头,看见一名年约三十的妇人,丹凤眼,鼻子有点塌,挎着竹篮朝他匆匆跑来。
“我公公是木匠,他听说你能帮忙售卖手艺,就连夜赶做了一只会自己走动的小鸟。”
说着,从竹篮里面把小鸟摸出来,小心翼翼的放在草地上掩饰。
“你看!”
董有森朝地上看,说是小鸟,具体点是外形类似。行走的方式为前后摇摆,底座有半圆弧形木片做驱动,左右靠木片做支点,让身体部分挺立。
董有森见到这等巧思,自然是悻然收下,他觉得卖给有孩子的人家,一定可以打开销路。
“大婶,木小鸟不错,你们有理想价格吗?”
村妇点头:“公公说,低于100文不卖。”
几块木板拼接出来的小鸟,要价100文,在董有森心里显得贵了。
他先把饼揣好,跳下马车弯腰把小鸟捡起来,呼呼两下吹干净底座灰土。
“我试着帮忙卖,但我不能保证可以卖出去,若是超过一个月没出货,我就退还给你们。”
村妇乐呵呵笑:“规矩我知道,早听村长解释过了,你卖出去和我们五五分成,卖了才结账对不对?”
“对,多谢大婶理解。”董有森与人寒暄。
村妇舒眉一笑:“村长说了,你是改茶村小秀才的叔叔,秀才家哪能骗人不讲信用,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董有森哪能听不出来,对方不是真的相信他,是相信秀才的这块金字招牌!他能在鱼井村快速打开市场,多亏了小花生用功读书。
“大婶,怎么称呼您?住在哪里?等小鸟卖出去,我亲自给您把钱送上门!”
村妇侧身朝西北角一指:“我夫家姓石,瞧见没,我家门口种了一颗枇杷树。”
“原来是石大婶,我记住了!”
看着人离去,董有森把小鸟放进车厢,继续啃大饼。
自从做中间商开始,和陌生人打交道,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即便他不认识字,不会记账,他凭着自己的好脑力,也能记清楚出货人和货品,准确的把钱货处理好,开张半个多月都没有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