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定台账是假的,都是一个人的笔迹,一看就是后面才补上,而已越写越潦草。”
李英兰眸光一暗:“可以把看守粮仓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一起写字对笔记呀。”
“老师已经如此做,没有找到笔迹相同的人。”
“后来一番审问才知道,他们全是前知府卸任之前才重新换上的衙役,个个出身有背景,而且不晓得以前的事情。”
李英兰沉吟:“撇了个干净,上一批衙役多半早跑了,极有可能跟着前知府一起跑的!”
“粮仓里面的皇粮有问题,就代表前知府肯定做了手脚,这件事和闹饥荒没有放百姓进城也有关系,知府大人下一步还会追查吗?”
“老师正在翻阅前师爷手里藏匿的卷宗,他说看过的一部分中,只要涉及崔家的案子,基本是崔家无罪,再不济也是赔钱,息事宁人。”
李英兰心里在想,崔家和前知府之间肯定有勾连,但没有十足的证据,崔老爷和少东家已死、崔得贵举家搬迁至京城,她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董花生认真道:“我就听到这么多。”
其实他当时是被遣退到隔壁厢房等候,但是他真的很好奇平常府衙办案之事,所以就偷听了。
李英兰又问:“知道前知府高升到何地吗?”
董花生托腮想了想:“似乎听老师提及过,但是我这下想不起来,等我以后再听见给您说。”
“嗯,吃饭吧!”李英兰温柔的捏孙子脸颊。
他们只顾说话的时候,董有林已经吃饱了。
他放下碗朗声:“娘,衙门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刚夹起一块黄瓜,李英兰又放下筷子。
“粮仓里面的是皇粮,皇粮从哪里来?从咱们老百姓手里收来的,若是皇粮出了问题,最先遭殃的就是百姓!”
“有亏空必须补上,衙门没有田产,他要补缺只能想办法压榨百姓,我们不就没活路了吗?”
董有林噤声了,他娘说的是,年年上缴的税粮,都充进了官衙,若是实际入库的数目,缺斤少两,百姓最受苦。
董佳音似懂非懂,没有聊天吃饱就离开了。
最后饭桌上没有人说话,吃饱了方桂香起身收拾残羹剩饭,洗洗刷刷。
李英兰打算将家里的事情给老大媳妇说一说。
“我请了岑伯的老伴,岑婶子来家里帮忙。”就是你看见老二成亲那日,负责发喜糖的人。”
方桂香歉意道:“娘,真对不住,您看我这会儿也日日离不开,让您在村里辛苦了。”
李英兰坐在小板凳上笑:“你别多想,我呢,是想跟你聊聊想法,你觉得自己的手艺能不能收徒弟?”
“我是建议你找个女徒弟,让她给你分担是其一,其二呢,就是万一哪天家里有急事,不耽误饭馆的营生。”
“你看咱们现在一有事,肯定要关门的对不对?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方桂香原以为婆婆是想让新弟妹也来饭馆帮忙,她心里多少有点排斥,但还好只是让她收徒弟。
很高兴的应下:“城里的丫头片子不能吃苦,我看就在咱村找,知根知底的小姑娘好。”
李英兰颌首:“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到一个人,你觉得郑菜花怎么样?”
“你和曹菀儿走得近,这些年他家靠挑担子卖年糕,日子也慢慢好了,你去问问?他家不是买了驴车吗?要是愿意,天天送府城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