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学请童生之事,文修齐人脉有限,我知晓了定然会过问,老夫人只管安心。”
见蒋知府不再把糖税挂在嘴边,她心里松了一口气,知府再提什么事情,她一并说听凭安排。
蒋知府很高兴,又闲聊几句董花生的学业,二人才终于散去。
这次李英兰留在府城休息,她出了衙门直接驾车回家。
到村口的时候,看见大家手里挎着竹篮,聚在一起唠嗑。
她是不打算停下听闲话的,但是她的马车突然被围了。
大家看见她,连忙把竹篮递到车板上。
在场村民一窝蜂的涌上来,递竹篮的时候,嘴里还不忘介绍自家东西有多特殊。
“秀才奶,你人真好。”
“这是我家嫩鸡下的蛋,打开个个是双黄。”
“秀才奶谢谢你,以后我孙儿就有学上了。
“我家自己做的桃花酥饼,你拿去尝鲜。”
“我自己酿的米酒,酒气可能淡了点,秀才奶千万别嫌弃,拿去煮鸡蛋吃正合适。”
看村民热情的给自己塞东西,李英兰有点猝不及防,这还是她自打来了以后,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示好过。
以前的示好,可能是冲着小花生去、女婿去,但今天看大家满心满眼是自己,李英兰的心,小小的躁动了一下。
到底是淳朴人民,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
她知道董家是被村民彻底接受了,和知冷知热的村民同住一个村,心情无比舒畅。
群众表达善意的方式也很简单,想对你好,就给你投食,让你吃到顶喉咙,再揣满荷包。
“谢谢大家伙的好意,不是我不拿腔调,拒绝大家的东西,实在是现在我家人口少,吃不了什么,你们看我自家也养得有家禽、牲口。”
“要不然这样,作坊食堂一直是由我家供应食材。大家想表心意的,可以把你们吃不完的食材,比如南瓜呀、长豆、番薯,这些送过去。”
“大家地里种的东西不一样,咱们各家送一点,地里收上来的蔬菜,吃不完也不会放坏。”
闻言村民们递竹篮的手停滞,有些反应快的人,已经往回收了。
有人稍加斟酌便开腔附和:“秀才奶主意正,我家就有许多吃不完的土豆,天天土豆吃腻了。”
“我呀,这就捡两筐送去作坊。”有村民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我家有一大缸酸菜,我回家整半缸送去。”
“我家酿的米酒就是多做的,既然秀才奶这么说,我就往作坊送了!”
“不过我听儿子说,作坊规定不许喝酒,这甜米酒煮鸡蛋不算喝酒吧?”
看说话的老太太一脸严肃,李英兰乐呵呵。
“不算,甜米酒才多少度数呀,煮沸了味道自然变淡。我代工人们,多谢大家的好意。”
这会儿在村子口堵她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人在作坊上工,他们连连摆手。
“秀才奶客气啥,送去作坊也是吃进我儿子的嘴里,您还跟我道谢啥子,该是我们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