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买小溪流砸石头,堵住关口养鱼用,只用花费100两。
在别人看来,花三百两买没用的湿地是大蠢蛋,别人白挣二百两。
但是李英兰目光长远,看的是未来。
她可以养荷花、菱角、鱼,维护生态平衡。
实在技术不够养不活,她可以种芦苇田,吸引候鸟到这里生活,万一她能碰见野生丹顶鹤呢?
为了美好的理想,她掏荷包了。
不用请工人挖鱼塘,等契书盖上官印,直接让岑伯和老大一起去买鱼苗、花苗等等。
村里卖鱼苗的周大郎得知,连生意都不想做了,连夜上门毛遂自荐,想帮忙打理湿地。
李英兰觉得这种大工程,不签卖身契她不敢轻易交付出来,谁想这卖鱼苗的周大郎,竟然同意签活契,李英兰看他很有决心,便同意了。
后来一聊天才晓得,周大郎媳妇姓白,是作坊里熬糖女工之一。
难怪眼巴巴的跑来,原来是信任他家有本事了,想赶趟一起奔小康。
李英兰一想起周白氏,平素干活仔细,对周大郎又放心了不少。
这厢安排妥当,沼泽湿地在步上正规。
到五月,村民对盖村学,热情未减。
“地基挖好了!”
消息不等王工头说,已经有人抢在他前头报信,很快全村老少前仆后继,都跑去围观。
作坊的工人在午休时间,也组织去看了。
李英兰没去,此时蒋知府传唤她到衙门说话。
收到飞鸽传书,看大家都不得闲,便自己驾车进城。不知蒋知府找她所为何事,这次在路上没有胡思乱想,等到了地方坦然面对。
轻车熟路的找到衙门后院,停好马车在衙役的接引之下,直接走进还是上一次进过的办公地,规格一如既往。
蒋知府已经在等候她,手里拿着一张纸,好像在仔细阅看斟酌。
淡定自如的行礼问好,等她坐稳,衙役呈上热茶,还特意合上两扇门。
李英兰这才觉得有点不对劲,有什么话要关起门来说?
她没有任何头绪,便出言询问:“蒋知府找民妇前来,可是与孙儿有关系?”
蒋知府讪然一笑,李英兰猛的心慌。
上一次来开家长会,莫非这次是鸿门宴?
蒋世鸿不是吃干饭的主儿,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主儿,他嘴角挂的笑意加深,把手里的信笺递出。
李英兰先告罪一声,这才小心接过。
入目竟然是四月份,制糖作坊的经营情况,以及董有森四月去往外地,大小地点汇总。
董家被知府惦记上了,他此举是什么意思?
李英兰面如土色,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难道蒋知府看白砂糖有利可图,想强取豪夺把作坊直接收入名下?为他图谋富贵?
又或许不是?
那叫自己过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瞬间无数的想法,涌上心头。
她心里惴惴不安,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秀眉紧蹙,好像如临深渊一般寒噤。
蒋世鸿今日态度,略显神秘莫测,拿出了升堂断案的气势,似乎是公事公办的派头。
“董老夫人。”
一声呼唤,后面不缀任何言语,震得李英兰心弦一颤,她手指不自然的抖动一下。
她家现在日子好过了,其实也仰仗知府在临安的威势,她清楚不能得罪人,但是要把劳动心血双手奉上,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