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卖给船上的客人,这是潘家的另外增收方式,潘陈氏没有害羞,非常坦然的开始谈钱。
董家现在不缺钱,当然也不可能闻钱色变。
李英兰和白薇齐齐点头:“成啊!”
另外在做饭的殷氏婆媳,她们现在也开始慢慢了解李英兰这个人。
看对方的确没什么架子,听老村医说就算董家发迹了,依然是和庄稼人差不多,心里也更喜欢跟着董家了。
她们在西门府过的并不好,连女儿都护不住,现在只想混一份全家安全,无温饱之忧。
跟着董家人,比他们去除奴籍,自己在外讨生活强多了!
换个角度想,即便遇见同乡,老村医除了问殷家过得如何?
还有什么实际行动吗?会拿钱财米粮给他们过活吗?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淡薄!
就现在这样,殷氏婆媳俩已经很知足了!
她们互相眼神鼓励,收拾心情利落的烧菜做饭,打算好好表现一番。
殷周氏菜品是临安口味,肉沫炒豌豆米,李英兰看着没特色,连西红柿都不放。
西门氏做的则是古原特色,一手素三鲜,清爽菜色亮,李英兰毫不吝啬的夸赞。
到了董家婆媳,她们则是做了快手菜。
没忘陈端茂送的香菜油,下锅的时候,又数她家最惹眼,甲板上的妇人朝她们频频侧目。
早就剥成米粒的玉米、豌豆粒,和提前切好的胡萝卜丁下锅翻炒。
大青椒随便掰断,丢下锅加点豆瓣酱和手撕西红柿,炒成虎皮青椒。
肉菜更是简单,不用油炒。
提前做的梅菜扣肉,直接就着土碗上锅蒸熟,抬出来就能吃。
蔬菜肉类先切菜好的主意,就是李英兰想的。
她预测到船舱多不便,甚至可能连砧板都放不平,未免伤手,索性切好一并带上船。
切好的蔬菜肉类,由李英兰来包揽操持,其他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保存的,拿出来竟然新鲜无比。
由于船舱空间狭小,李英兰又不喜欢别人随便进出她的屋子,所以董家吃饭,默认聚在董有森的的屋子里。
米饭惯够,菜份量很大,别人家能吃三顿的量,她家恨不得全放一锅,等她家全数撤出甲板,回屋吃饭了,就有妇人聚首议论。
“唉哟,瞧见没!在咱眼前摆阔呢!”
“她家炒菜香有什么用?照这个吃法,肯定不出五天带出来的蔬菜就吃完了!”
“呵呵,五天?她家人这么多,我看三天就不够吃了!”
“我家吃得少,到时候能卖点给她们,赚上一笔,等十天过后靠岸补给,我再买新的。”
“哼哼,蔬菜不经放,你说的法子好!”
就这么的,出来做饭的妇人默契的在自家的饭菜中少下了蔬菜,甚至不放蔬菜,就等着转手大赚一笔。
潘陈氏在熬鱼汤,这东西费火,她就一直听着,看那些人自作聪明的样子,嘴角挂着冷笑。
她和男人渡船次数多了,见过不少蠢货,哪一次船上没蠢货,她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人家老太太举家出行,敢这样大吃大喝,还怕没有点准备吗?
整天竟想着歪门邪道,不成气候的东西,只会给自己家丢脸。
另一边,殷家也聚在自家船舱吃饭。
梅菜扣肉咸淡适中,肉香扑鼻,肥肉看起来透明亮晶晶,咬在嘴里糯叽叽,最是老少皆宜。
殷平安夹梅菜拌饭,狼吞虎咽的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