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舟打算含糊其辞的介绍一下身份,但李英兰很大方的进行了自我介绍。
“我夫家姓董,我是来青泥浦走亲戚的。”
“我亲戚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才对,正是赵总兵,我女儿是他媳妇,我是赵总兵的岳母。”
“其实种菌子也不是我想出来的办法,只是在临安见过,我想教大家种菌子,的确有所图。”
在场所有人终于知道老太太的身份,大家眼中的狐疑好像消散了一些。换上了一种疑惑。
在听到她大方的承认自己有所图时,有人嗤鼻一笑,有人则更加好奇,放下手里的活计仔细听。
“青泥浦的生活太艰苦了,看大家吃一口蔬菜都难,我很伤心,这里和临安简直是两个地方。”
“我所图的,就是让大家摆脱现状。”
话是越说越敞亮了,有村妇一听是赵总兵家的亲戚,心里的芥蒂便放下了不少。
“老夫人真是来帮咱们的,那一定会尊重咱们的意愿吧?”
李英兰颌首:“当然,我会帮你们,不会害你们。”
“好,我丑话说在前头,种菌子这事儿,我看着好,我会学的,但是坚决不拿锄头。”
有一个人带头表态,其他有点心动的人,一样不说话光点头。
“行,我说过尊重你们的想法。”
只要能迈出第一步,大家看见了收获,就会一点点放下坚持,她再徐徐图之便可。
脸上笑容更盛,她回望一眼桑氏夫妻,三个人将准备的菌子包,和做菌子包的材料拿出来演示。
材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只有石灰和菌丝需要李英兰提供,但是石灰和菌丝用量不大。
特别是菌丝,给一点就能漫山遍野的程度。
李英兰耗了大半天的时间,留下来手把手教会人。
等有人学会了,看她们能互相教学,她这才得以喘口气。
今天几乎留守在的妇人都出来学了,李英兰也注意到了极少数不愿意参与的人。
她们看起来不合群,但她们根本不在意,就等着看别人笑话,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李英兰和这样的人没有多谈的意思,言语无法改变什么,只有实际行动可以看到结果。
她对种平菇的事情可太有信心了。
他们三人离开的时候,岛上妇人热情相送,把自家的鱼拿出来赠予。
家里的鱼都吃不完,他们看见鱼只觉得满头包,连忙摆手辞谢,说不用了。
今天是桑子舟在青泥浦上任司农以后,最扬眉吐气的一天。
在老百姓之间,他终于受待见了,这全仰仗了董老太太。
摇着船只回城,桑家两口子热情相邀李英兰吃便饭。
李英兰知道别人家艰难,就怕他们为了自己破费,一贯是拒绝的。
最后在桑氏夫妻的护送下,她回到了赵府长巷门口。
刚走到门口,就见到了西门氏。
西门氏在礼数方面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朝桑家二人行礼后,才焦急的说。
“老夫人您终于回来了!二夫人和姑奶奶打发婢子在这里恭候您。”
“您放飞的鸽子回来了。”西门氏压低嗓子,附耳小声说。
李英兰心里大喜,小鸽子出去一趟,飞了一个多月,它们真的能再飞回来,的确是大事!
桑家二人主动告辞,李英兰也不挽留人。
和西门氏回家,一进内院就见董佳音在和小鸽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