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公公和崔嬷嬷道别以后,一行人坐上车驾各回各家,在路上李英兰阖目养神。
听家里人都说,平安无事福气在后头云云,李英兰却有不同的看法。
她想过等孙子的事情定下来,她就离开京城,回老家回乡下,躲得远远地,别让天子多思多虑,天天盯着她了。
毕竟天子说,喜欢给他惊吓,惊吓两个字咬得很重,她不得不忌惮皇权。
和李英兰他们一起出宫的人,还有国师。
到家门下车,李英兰很热情的主动迎上前。
“刚才在皇宫内人多眼杂,又有规矩束缚,看见老道长我们也不敢打招呼,真是对不住。”
“没想到您竟然是国师大人,真是幸会。”
此人便是董佳音认的修道师父,佳音也过来行礼问安。
“弟子拜见师父。”行的还是道家八卦礼。
动作十分有讲究,李英兰在旁边看着,就觉得师徒二人仙气飘飘,随时会飞走似的。
老道长一如既往的慈眉善目,对着佳音先夸奖几句,然后对李英兰笑着对话。
“贫道对国师这个身份是受之有愧啊。”
知道他所言何意,李英兰并不搭腔,而是摆出恭请的姿态:“道长请。”
把人往家里带,他到底是佳音的师父,自家的待遇虽然不比王府、甄府好,可作为正儿八经的弟子长辈,也该抢着表示尊敬。
道长也不是在乎吃住的人,听说是董佳音主动把人往家里领的,从王妃、长公主两人手里抢着款待国师,那也是没谁了。
李英兰当然不会让佳音没面子,处处把道长照顾的很好,就跟老村医和崔嬷嬷一个待遇。
大家安定下来,李英兰先去歇息补觉,在天牢一直精神紧绷,再加上在大殿消耗了不少精力,此刻她沾着枕头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听陈顺雨说,道长考校过佳音的功课,说要开始教她道医了。
道医是一脉相承,有专业体系的,和老村医那种农村的赤脚大夫野路子不一样。
就好像李长生家里也是世代行医的,老村医才抢不回自己的好徒儿。
李英兰对这些学什么没有特别的阻拦。
孩子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不用过分强迫。
会点基本的生存技能也行,个人有个人的活法。
现在崔嬷嬷不在,又来了国师,董佳音的生活比董花生还要忙碌。
她天天啃书背药性的时候,董花生只需要在家等吏部的官职分配,无所事事就去找甄灵芝。
李英兰冷眼旁观了三天,还是决定把人叫到跟前来谈话。
这还是她和孙子,很多年以后的单独对话。
“你的名帖,已经递到吏部去了?”
“嗯,师兄帮我递的。”董花生说话的时候,目光坚定:“奶奶,我不想再考了。”
“你看那张举人,明明以前是禀生,就因为陷入科举里面不能自拔,现在彻底疯了。”
“张举人疯了?”李英兰十分意外,拿茶盏的手顿了顿。
“他那样好的家世,被寄予厚望,再加上乡试的成绩不错,怎么看都觉得前途无量。”
“是啊,师兄特意带我去看过他。”
说着,董花生的眼角眉梢,也染上了一丝丝的惋惜和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