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掷地有声,众人纷纷抬头。
有人出来说话了。
说话的正是年洵。
身为王爷,前去剿匪,便是皇上的脸面,与此同时,这也是个在百姓面前树威望的机会。
虽危险,但比起边疆战事来,不知轻松了多少,于年洵而言,这可是给自己表现的机会。
年昭的眼神转了转,依然是跪在地上。
“你要去剿匪?”皇上抬起眼皮,语气依然透着一股子不悦,怎么会是年洵出面。
“为国出力,为君分忧,是作为臣子和儿子应该做的事。”年洵对着皇上拱手,显然是下定了决心。
“好!果然是朕的好儿子!”
皇上的脸上退却了怒色,总算有人站出来,还是自己的儿子。
跪在底下,年昭的手猛地收紧。
不可!决不可!
“父皇!儿臣以为不可!”年昭跟着喊出来,他说得太急了,皇上的话音还没落。
很多准备好赞美之词的大臣,当即把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
太子又开口,莫非太子也准备去?
原本这阵子都是说什么是什么的太子,今日竟有了反应。
年洵眯起双眸,看向年昭。
“太子为何说不可?莫非太子有更好的想法?”年洵望向年昭。
心想着,年昭,你到底是要藏不住了。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身为太子不能随意离开京城,如果年洵去了,那自己成了什么?
年洵立了战功回来,自己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
“有何不可?”皇上沉声,想不到是年昭驳了自己的话。
“儿臣以为,此事不如派萧大将军前往剿匪,萧大将军威武善战,经验丰富,有他出马,定能震慑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匪贼!”
其他朝臣面面相觑,他们原本以为太子会主动请缨,结果谁承想是推给了萧玉驳。
这太子到底在想什么?年洵出面了,皇上答应了,又来一个萧玉驳?
萧玉驳也意外,年昭这样,分明就是要把自己拉下水,使自己在明面上都变成了他的人。
大家都在揣摩上面那个人的心思。
良久,皇上才缓缓呼出一口气:“萧将军何在?”
“臣在。”萧玉驳起身,众目睽睽之下,神色安然地走到殿前。
“朕命你为平西大将军,点齐兵马,三日以后起行。”
皇上金口玉言,年洵也没有反对。
萧玉驳跪下领命,前去剿匪。
年昭心里松了口气,望向年洵,又望向皇上,末了又补了一句:“父皇,京城不能没有镇北王。”
此言意味深长。
皇上自然知道太子的意思,可他也是紧紧盯着年洵。
自己驳了年洵的请求,年洵是不是对自己有所不满。
皇上不能让年洵剿匪,就是不想年洵立功,他要在年昭和年洵之间保持平衡。
这是帝皇之术。
年洵勾起嘴角,冷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