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人推着一辆独轮车,上面堆着六个鼓囊囊的袋子,里面装的都是这回该交给顾家大房的粮食。
“顾娘子在吗?”
男人朝顾家大房的院子里探头喊着,也只是在外面等着并不进门。
“来了来了。”
顾清绎第一个跑出来,看到那男人身后的独轮车,立刻就明白了。
“你是来交租子的吧?是哪一户?叫什么名字?”
他手里拎着个账本,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我是村东的老李,佃了主家三亩地,今年一共打了九石的粟米,按照之前跟东家签的契,是要交六分的租,所以要交五石四的粟米。这是其中的四石,剩下的明儿个交齐。”
老李认真地回答着。
顾家大房这八亩地分别租给了三户人家,在苏青柠分家之后都分别来见过新的东家,当时苏青柠觉得重新签契很麻烦,再加上原本的契约时间没到,便沿用了旧的契约没变。
老李一家是外来户,在顾家村落脚之后并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就只能靠给别人种地过日子,即便是顾氏当时给的条件为六分租这么苛刻,他也只能咬牙忍了。
顾家村除了村长家之后,就是顾家的地最多,别人家自己种都不够,更别说还要把地佃出去,让别人来分自己的收成。
顾清绎的账本是他自己后来做的,分别把三家佃户的情况都写在了上面,一听老李的回答,就快速翻到记有他家情况的那一页。
“行吧,那就麻烦大叔把粮食搬进来过下秤吧。”
顾清绎在制作这个账簿的时候,原本是想问下往年的亩产情况的,只是一想到家里跟顾氏的关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以往佃户来交租的时候,都是交到了顾氏手里,不管是原主苏青柠,还是二房媳妇李氏都没有管家权,对家里每年到底能收租多少完全没有概念。
所以要过问收租情况,就得跟顾氏打交道,那边是巴不得大房能主动找上门,到时候好拿捏他们,顾清绎当然不会给她们这个机会。
没了以前的数据做参考,顾清绎也还有别的法子,那就是用村里其他人家的粮食产量来做比对。
顾筠因为入伍有饷银的缘故,手里置办下的田产都是相对肥沃些的良田,最好的参照对象就是村长家的地。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村长家一亩地差不多都在三石多将近四石的样子,所以老李现在报上来的数据应该是正确的,不存在隐瞒等情况。
在做出判断之后,顾清绎就在老李名字后面标注了一个符号,那是他自己才能看明白的,代表可信任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