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许栀不是很担心的,但是现在她却越想越是害怕,越是想越是觉得寝食难安。原本郑伯源不用过来这边的,他在雁门关待的好好的,都是因为自己才得罪了三皇子,才被送到这边来。
许栀心里愧疚,郑伯源又不是在海边长大的,水性不必别人,也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万一训练时遇到麻烦了呢?
郑源源过来的时候,看到嫂嫂一脸沉思的坐在桌前,脸色阴郁,便凑过去,小心的问道:“嫂嫂,你这是怎么了?”
许栀看郑源源过来了,缓和了脸色,说:“我没事,你明天要穿戴的衣裳和首饰准备好了吗?”
郑源源点了点头,又道:“方才我去找阿霞,想问她一些这边的风土人情,但是阿霞说她也不知道。嫂嫂,明天咱们去沈家,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吗?”
许栀想了想,回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咱们是客人,去了主人家中,自然是人家怎么安排咱们怎么做,其余的,少说多看就是了。”
郑源源点了点头,道:“嫂嫂,我知道了。”
两人吃过晚饭后,天还没黑,许栀心里烦闷,便想出去走走,于是对郑源源道:“听说这边晚上挺热闹的,陪我去街上转转吧。”
郑源源听了,略带犹豫后便笑着答应下来。
越州民风还算是开放,很多女子会出去做活,有些是替家里分担一二,有些直接就是负责养家,许栀去街上的时候,看到好些店铺都是一些女子在经营。
许栀带着郑源源,身后跟着路嬷嬷和王嬷嬷,红姑和红莲从旁保护,一行五个人就这么出了门。
这条胡同里面住的都是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人家,胡同挺深,但也只有几户人家而已,所以显得有些冷清。不过出了胡同之后,街上的人就多了起来,路两边早就摆上了很多的摊位。有些只有晚上才会出来摆摊,所以,到了晚上,街上反而比白天还要热闹。
郑源源在平西侯府的时候,平日里就在老夫人的院子里待着,那些正常的亲戚间的来往,也被小陈氏以郑源源身体不好为由给挡了回去,更不要说让她到街上玩耍了。
她这一路上,很是好奇的看着街上摆摊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
这边民风开放,就算是姑娘在街上摆摊卖东西,也是大大方方的,看到许栀和郑源源穿衣打扮,一看就是非富则贵,有脑子灵活的就主动过来招揽生意。
其中一个姑娘卖的是一些用木头刻的簪子,那姑娘笑着对许栀道:“这位夫人,我们家的簪子都是我哥哥自己雕刻的,用的都是极好的桃木,买一根回去戴着玩吧。”
许栀看那摊子上摆着的几根簪子,造型古朴,却又透着一丝可爱,能够看得出来,雕刻这些簪子的人确实是有几分天赋。
郑源源好奇的拿起其中一根,发现这簪子经过仔细的打磨,最后还上了一遍漆,非常的细致。
看郑源源喜欢,许栀说:“你要是喜欢,我就买两根送给你。”
郑源源道:“嫂嫂,我看着是挺好的,我还想问你要是有喜欢的就挑了来,我买下来送给你呢,我现下没什么进项,待到我能自己挣钱了,我再买那些好看的金银玉器送给你。”
许栀听了,笑着挑了一根桃花簪,郑源源赶紧付了两根簪子的钱,这才高高兴兴的跟着许栀继续逛。
街上除了卖这些小玩意的,就是卖吃的,很多人担着担子,担子的一头放着炉灶,就这么停在路边,支起小桌子,卖些小馄饨、小笼包之类的吃食,还有些做了糕点拿出来卖的。
街上人来人往,很多带着家中的孩子出来逛的,手里都拿着各式各样的小零食,没过多久,郑源源也抱着一个装着桃干梅子干之类的纸袋,一边吃着,一边跟着许栀走。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街上点起了很多灯笼,一般的店铺点的是纸质的灯笼,有些实力雄厚的店铺,点的就是玻璃或者琉璃做的罩子灯。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许栀也顾不得看热闹了,注意力都放在了郑源源的身上,生怕她会走丢了。
郑源源走着走着,一回头的功夫,就被人撞了一下,哎哟一声之后,许栀跟红姑红莲一下子就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