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是武将,武将无诏不得入京,他只得在辽东送别了女儿,让儿子陪着周君红一起来了京都。
周君红坐在进京的马车上,想着临别之时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女子出嫁,娘家的父亲兄弟就是后盾,只可惜为父远在辽东,你弟弟又太小,但是你要记住,你是明媒正娶进的赵家门,赵家人如果哪里看不上你,你就挺直了腰杆还回去,没道理受他们家的人欺负。”
周君红的马车到了京都外面的驿站,赵思行已经带着人等在这边。
周君彦虽然年纪小,但是作为周家唯一前来送嫁的男丁,他很严肃地跟赵思行在驿站外面见礼。
十岁出头的小少年,身量还没开始拔高,一板一眼的对着赵思行这位准姐夫行礼,礼数周全,不卑不亢,让赵思行对他有了几分的好感。
双方之前已经通过信,赵思行知道周家的安排,接到人后,直接把人送到了城东宅院。
周家的管事已经在胡同口等着了,院子所在的胡同有些狭窄,周家雇的马车将将能够驶进来。一行人把车上的行礼卸下来之后,马车继续往前走,从前面的胡同绕了出去。
赵思行随着姐弟二人进了周家的院子,小院不大,四四方方,进门之后正对着一堵影壁,大门洞挨着的是倒座,转过影壁,有三间正房,作为厨房的西厢房和两间东厢房。
东厢房跟正房之间还有一道月亮门,可以直通后院,赵思行转过影壁之后没有再往前走,就站在院子里。
这院子一看就是刚修葺过的,除了院子东厢房前面种着的一颗石榴树,再没有别的花草,院子的角角落落也都清理得很干净,就连脚下用青砖铺成的甬道也是新的,青砖没有铺过的地方是松软的土地,原来的租户应该是在院子里面种过菜地的。
周君彦看着周君红进了房间,对着赵思行又行了一礼,说:“赵家哥哥,请东厢稍坐,家中诸事繁杂,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赵家哥哥见谅。”
赵思行回了礼,跟着管事去了东厢房。
东厢房已经整理成了待客的地方,进门的桌上已经摆上了茶盏,房间的角落放着一个红泥小火炉,炉子上放着的锡壶里的水已经煮开了,正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
周君彦用热水沏茶,管事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厮给上了两盘点心,周君彦这才坐在赵思行的对面。
毕竟年纪还小,饶是尽力把自己当成家中主人来待客,在待人接物上总是欠缺很多,但在这个年纪,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赵思行把点心往周君彦的身边推了推,说:“君彦,赶了一路,先喝口热茶,吃两块点心垫一下,我已经在附近的酒楼给你们定了菜,傍晚时分就会送过来,我和你姐马上就要成亲,所以不方便在这边多待,坐一会儿就得离开。”
周君彦正思量着如何接话,赵思行又道:“明日外祖家中会派两位嬷嬷过来,教导你姐姐和你一些规距,你们跟着嬷嬷好好学一学,还有这京中各家各户的关系,特别是你姐姐,让她一定要好好记住,但凡不明白的,一定要问,我外祖帮你们请的嬷嬷,都是见多识广性情柔和之人。”
周君彦听到这里,露出了这个年纪才有的憨态,赵思行微微的笑了笑:“你们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且好好洗漱一番,休息一晚,后面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送走了赵思行,周君彦去跟姐姐转达,周君红有些惊讶,不过想到自己这门亲事牵扯甚广,而且还是赵思行的外祖家先提出来的,既然他们家这样安排了,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自己跟弟弟,有人过来悉心教导,那是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