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后说:“即便最后我们逃脱不了灭顶之灾,但是我们能够保存下来的文明绝对比古代人类要多很多。”
此时刮起了一阵微风,轻轻拍打在二人的脸上。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阻止文明的退化。如果地球上的主宰者最终只能是使徒的话,那人类势必会退化然后成为一个附属物种,虽然说你我应该都看不到那一幕的出现,但是光是这么一想就足以让人非常痛心了。”
赵玲这句话不能单纯的作为散布悲观主义来判断,这只是一种基于现实威胁下的理性担忧。
罗铭听完后苦笑了一声,反问道:“你对卡洛斯提出的这个先锋计划没有太多的信心吗?”
赵玲回答:“战争中最可怕的情况是,你根本不知道你与对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前的泰坦从未给我如此沉重的压迫感,但是现在的使徒……”
赵玲没有继续说下去,对于使徒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她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去描述前者给自己带来的恐惧。
“你看过那部电影吗?名字好像叫什么《世界大战》来着……也是讲述的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罗铭在这个时候又跟往常一样聊起了电影,这是他时常用来打破谈话尴尬的一个技巧。
“那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是从他当时所上映的时代来看,编剧的想象力是非常前卫的。尤其是那如城市一般大小的飞碟,上面的激光武器也是一发射就能够摧毁整个城市。单从压迫感来说,中间那部电影里面的外星人绝对是将这个程度拉满了。”
赵玲表情逐渐由平静转为皱眉,等到罗铭说完之后她已经非常确定后者说串台了。
“你说的这个电影不是《世界大战》吧?”
“不是吗?难道我记错了?”
“你刚刚说的好像是另外一部电影,我记得名字应该是《独立日》,《世界大战》讲述的故事我记得好像是火星人入侵地球,而且他们的武器也不是飞碟而是机甲。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埋在了地底下,相对来说的话,电影里面的机甲跟我们现在遇到的使徒更相似一些。”
“好了好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的结局都是人类最终战胜了外星人。”罗铭插了一句话说。
“哈哈,你这有些太过于理想化了。电影早就编好的剧本怎么能够跟现实中我们所面临的情况相对比?”
赵玲非常好奇罗铭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这听上去实在太过于幼稚了。因为电影都是理想化的艺术产品,很少有电影会非常直白露骨的表达出一些残酷的事实。
这其实可以算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潜规则,绝大部分人都清楚这一点。因此罗铭对此不了解反倒显得有些稀奇了,赵玲觉得这不像是罗铭的作风。
“《独立日》里面的外星人最终败给了人类的电脑病毒,而《世界大战》里面的火星人则死的更加憋屈一些,打败他们的是地球上的微生物。”罗铭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