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几天,人待在家里快要发霉,沈冷雁期间还去地里排水,免得辣椒死在雨水里,她又查看辣椒的情况,一小部分已经发芽了。
按照这个势头下去,七亩地丰收不成问题。
沈冷雁在地里绕了一圈,在众多麦种中间,她的辣椒显得格外突兀。
不过十几亩的小麦未必有她辣椒赚钱,这么一想,她心里得到了平衡。
地里排完水回来,沈冷雁帮陈娘收拾家里,第二天见了晴,一天的功夫,地上的泥半干,踩上去不会沾鞋底了。
傍晚时木叔特意过来提醒她一声,明天就能上山了,让她明天准备一下。
“不用起的太早,早上山上不能走,吃过午饭再上山,多吃点,有力气。”木叔笑着调侃她,招招手就走了。
沈冷雁没来得及留他吃晚饭,想着等床做好了一并请了。
翌日晌午,日头特别大,地上残余的水分彻底被没了,秋老虎的余威还在。
沈冷雁在头顶上绑块布,好歹能遮挡点阳光,虽然聊胜于无,但起点心理作用,脸上本来就有块胎记,再晒黑点的话,可真不敢出门了。
木叔等在院外,手里牵着一头毛发顺亮的毛驴。
沈冷雁第一次见毛驴,被它吓了一跳,这玩意儿可是会踢人的。
木叔拉住缰绳,按住躁动不安的毛驴,笑道:“平日我带它上山拉木料,你别怕,它脾气好,坐到后面去,没关系。”
沈冷雁这才发现毛驴后面还拉着板车,洗的干净,还贴心垫了一层干净的旧布。
“上山的路难走,坐这个上去能轻松不少。”
木叔说完,偏头示意让她坐上去感受下。
沈冷雁大着胆子绕过毛驴坐在后面,毛驴乖乖被牵着,没发出一点声响。
见她坐稳,木叔一屁股坐在最前面,手中鞭子往半空中一抽,噼啪声炸开,毛驴仰头嘶鸣,扬起蹄子慢悠悠往东山走去。
东山不是后山,两座山中间隔着另外一座山,可环境简直天壤之别。
后山草药野菜多如牛毛,东山则是座荒山,只有枯木杂草,木叔经常去山上捡木料。
“东山树多,可惜那些书没用,倒是用做家具不错。”
路上木叔侃侃而谈,跟她说着木头的区别。
沈冷雁来了兴致,问了几个问题,木叔倾囊相授,说得浅出深入,很容易理解。
“东山上多为枣木,很少成材,长出来的枣也涩得舌头发麻,杨柳木质地轻,虫子最喜欢吃,倒是有些柏木,都是硬疙瘩,长得丑不说,还特别硬,锯子都能弄断喽。”
“那咱们去山上拉什么木?”
沈冷雁好奇问,听木叔的语气,这山上能做家具的木材寥寥无几啊。
“槐木,槐木不算名贵,村头都能种,长得还快,关键是结实,睡起来还不硌人。”
木叔一边说一边观察沈冷雁的表情,沈家二房在外面赚了大钱,不知看不看得上槐木,若是不喜欢,他还能尽快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