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红菱,苏锦抒也拿到了证据。
当年红菱她爹户部员外郎杨忠,想要揭露叶乾明的罪行,担心自己会出什么意外,于是以防万一,暗中悄悄地寄了一份东西回去。
一本名册。
这份名册,就是当年要拆迁的那两个村子的村民名册。
朝廷在修建行宫上一向大度,先皇当初也算贤明,不与百姓争利。
选定了地址修建行宫,那必要要给一大笔安置费,这个安置费具体多少,就是看上报的人数名单。
叶乾明本就是当地人,以自己的家奴虚报村民人数,朝廷收到的名单户口,足足是这一份名单的十倍。
也就是说,其实并没有他上报的那么多户人家,其中多出的九成安置费,都是他的。
但即便是如此他还不满足,剩下的十分之一的安置费也侵吞了七成,只剩下三成给当地百姓,以至于百姓不满,发生了激烈冲突。
这一点引起了杨忠的怀疑。
毕竟按照朝廷下发的银钱,百姓不至于和官府闹起来。
自古百姓都是好欺负的,不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他们绝对不敢和官府闹。
这么一查,叶乾明就发现了名单有问题。
上报的户籍,九成都是叶乾明的家奴冒充,只有一成是真正的百姓,而且这一成的安置费,还被他侵吞,当真是贪婪的毫无底线了。
杨忠不知道,在景华行宫选址的这个地方,叶乾明是地头蛇,他的调查都在叶乾明眼皮子底下进行。
一看事情暴露,叶乾明只好想办法善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忠准备弹劾叶乾明,将这一份关键性的证据,抄写了一份寄回家,以防万一。
叶乾明上报朝廷的户籍名单经不起查证,担心杨忠上奏朝廷,于是他抢先一步,让自己控制的附近的青龙寨占领了村庄,屠村。
百姓们被土匪杀光了,那村子里原本到底有多少人就说不准了,毕竟很多人被毁尸灭迹了,无法查证。
这样,杨忠就是要弹劾叶乾明也死无对证。
苏锦抒看着手中的名册,这一份证据,能够证明叶乾明指挥家奴冒充百姓,欺君罔上,死罪一条。
而这个案子的后续,红菱也不清楚,只知道肯定是这一份名单,害死了自己爹爹。
但苏锦抒看过案卷始末却知道,杨忠毕竟是当朝大官,这个时候叶乾明还没想弄死他,免得事情闹得太大。
但是就在解决了名册问题的时候,杨忠又发现叶乾明和青龙寨土匪头目联系密切,怀疑百姓被害和叶乾明有关系。
到了此时,叶乾明也就毫无顾忌了,直接将杨忠以勾结土匪的名义下罪,栽赃了一个人赃俱获,又将青龙寨灭了,死无对证。
即便是朝廷来人查,村民死了,土匪死了,还能怎么办?
倒是那笔安置费,在叶乾明的奏报中已经下发给村民了,剿匪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