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哥哥无恙,果然来了金鸡岭,总算是放下心来。
难怪他迟迟没有回朝歌,一定是知道了西岐的阴谋,这才暗中守护金鸡岭。
“太师,我有些乏了,想回营帐歇息,有事请人通传一声即可。”
囡囡朝着闻太师说道,佯装倦意袭来,接连打了几个哈欠。
“长公主一路劳顿,肯定乏了,是老臣疏忽了,忘记安排长公主休息,现在两军暂未交战,长公主尽管安心歇息。”
闻仲宣贴身恃婢护送囡囡回她的营帐。
他继续陪着孔宣研究金鸡岭的战情和官兵部署。
这时候,将士进来汇报。
“末将见过太师,总兵大人。”
“探子回报,西岐山洪暴发,冲毁了西山牧场,五十万周军分隔两岸,二十万大军困在金鸡岭西侧,他们的粮草只能供应三天。”
闻仲和孔宣一听,交换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眼神。
俩人踏空而出,飞临金鸡岭。
放眼望向西山牧场,一条湍急的河流自西往东奔流而下。
二十万周室困在金鸡岭西侧一处山坡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闻仲欣喜的提议:“元帅大人,要不咱们投射大炮攻击周军,先端掉这二十万大军,削弱他们的力量?”
“我觉得现在周军虽然兵临城下,可他们即没有下战书,又没有主动侵犯边境,只不过距离二十里放牧耕种,现在突然出兵攻打他们,师出无名啊。”
孔宣说出了他的顾虑。
现在北海战祸刚刚平息,还没有好好喘息。
反观西岐,近十年来风调雨顺,粮草充足。
两军交战,打的是粮草。
真要打起来,商军不一定能占优势,粮仓的储备仅供六十万将士半个月。
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更何况西岐突然宣布削减兵力,让五十万大军解甲归田,开垦荒山,放牧耕种,他们现在的身份并非将士,而是刚刚发配边境的平民百姓。
攻打西岐百姓,师出无名。
八百路诸侯肯定会趁机作乱。
成汤五十万精锐已经调到了西岐,如果八百路诸侯从后院围攻,后果不堪设想。
“那你的意思是?”
“如今天公作美,突然暴发山洪,将五十万大军分割两地,不如冷眼旁观,加强戒备,看看周室这二十万大军如何脱困。”
孔宣说出了他的观点,觉得不如静观其变。
如果河水不退,二十万周军肯定无法横渡大河,重返西山牧场。
这是一支孤军,毫无威力。
困在金鸡岭下方,极有可能向他们求助。
到时候,不就有了谈判的筹码,将他们招降?
“言之有理,贸然攻打反倒落了个千古骂名,还能够激起群愤。”
闻仲点了点头。
他认为自己考虑欠妥,行事稍显冲动,差点中了姜子牙的诡计。
“若是三天之内,河水干涸,岂不是放虎归山?”
闻仲想了想,仍然觉得这个机会错过了,有些可惜。
一举歼灭周军二十万兵马,如同断了姬昌一臂。
这么好的机会,很难再有。
“冰山融化乃异兆,江水奔涌向东,流向了干涸的成汤西北荒山大漠,不如调集五十万大军兴修水利,建一处湖泊,营造西域大粮仓,对商军百利而无一害。”
孔宣遥指江水奔流汇聚之地,说出了他的策略。
他戍守三山关六百五十年,从来没有兴起战事的原因之一。
因为孔宣一直坚持守而不攻的策略,这才没有让官兵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西岐姬昌心中一直蠢蠢欲动又如何?
他们翻不过金鸡岭,迈不进临潼关。
只要周室敢强闯边境,必然出兵诛之!
到时候,还能借机向八百路诸侯征调兵马,削弱诸侯的势力和兵力。
闻仲一听,颔首点头。
孔宣军事才干不在他之下。
难怪六百五十年来,金鸡岭固若金汤。
西岐贼子兵临城下又如何,还能强度临潼关不成?
巡视完金鸡岭,闻仲和孔宣重返军营大帐之后,商议后续的兴修水利,五十万大军的安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