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口,帝驾在前,文武百官侧立左右,众人齐齐望向前方,目迎萧澜及一众将士以及卫莞带领的一帮使臣回朝。
仁德皇帝的目光率先转看向了萧澜。
萧澜抬起眸来,仁德皇帝又煞有介事地转开,看向卫莞,对着卫莞微微颔首,算是欢迎。
卫莞等到近到仁德皇帝跟前这才俯身拜倒。
一众人纷纷拜倒再侧。
仁德皇帝一句平身,众人又呼啦啦站起。
仁德皇帝又睥了萧澜一眼,面无表情地收回,率先往宫里走。
卫莞心里琢磨,陛下这一眼到底是恨铁不成钢多一些还是怨恨多一些。
倘若是恨铁不成钢的话,那至少说明陛下心里还是记挂着萧澜的。萧澜之前的作所作为很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被磨平。
但若是怨恨多一些,那也就意味着陛下与萧澜的梁子结大了,此后就算步入朝堂日子也不会好过。
卫莞只要一想到不好过的日子,便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萧澜转眸过来。
卫莞赶紧收起情绪,不想让他担心,“我们快走吧。”
萧澜点头。
因着此次庆贺的是两国重新达成和平的大喜事。前殿上下一片喜庆,红绸灯笼挂满门廊,乐师奏乐,大殿内一片其乐融融。
论理说,这时候文武百官总要恭喜一下圣上,同时也要慰劳一下主将以及使臣。
然而,主将是萧澜,使臣是卫莞。
这二人先前闹出的事圣上到现在这口气还没消呢。
要不是刑部尚书杨济生在大殿上巧言善辩,硬是辩得陛下将功过不低四个字改成了功过相抵,这会萧澜和卫莞早就被拖出去斩首了吧。
是以,那些大臣看着他两时不知该慰劳几句还是当不存在。
然而不存在是不可能的,两个大活人,身后跟着一堆,根本没法忽视。
几个大臣们眸光匆匆从萧澜和卫莞身上移开转头假装跟同僚热聊,什么都没看见,反正他们不是为首大臣,别人都不开口他们更不必急着做出头鸟。
萧澜和卫莞入殿后再次跪拜仁德皇帝。
仁德皇帝懒懒地应了一声平身,之后给引路的太监打眼色。
引路的太监将二人引到各自的位置上坐定。
剩下的大小将军以及使臣再跨步上前。
这一会仁德皇帝倒是一脸和言语色,不仅询问了战场上的诸多事宜,又褒奖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前往敌国谈判的使臣们,说他们一张嘴能敌千军万马。
朝臣们纷纷迎合。
使臣和将士们谢过圣恩。
仁德皇帝很满意地笑了笑,后又抬眸扫向萧澜。
萧澜抬起眸来。
仁德皇帝便冷冷地收回,又给礼官打眼色。
礼官上前宣读赏赐圣旨。
众人跪听。
因着这赏赐与萧澜和卫莞无关,二人只能尴尬的沦为陪衬,与一众大臣站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