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他们培养了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继承人好好的活下去,那就给他看好这饶州城。
但凡有人给他阳奉阴违,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岳昭虽然不是什么弑杀之人,也做不到滥杀“无辜”。
但让这群刚刚进入辅军的新兵蛋子们成为前军将士,又或者先锋将士还是可以做到的。
到时候是死是活,就不是岳昭能够操控的了。
若是不幸战死,岳昭不管其家底是否殷厚,都会一视同仁的给予抚恤金。
又或者在一次次冲锋陷阵的前沿下侥幸活了下来,岳昭亦会不吝奖赏,该升官的升官,该赏银的赏银。
当然,岳昭也不会全指望这群人。
留守饶州城的是第二师第三旅的将士们。
除原本核定的第三旅三千将士外,岳昭还从其他降兵中抽调了两千人进行协助守城。
得幸于一路上南昌府、饶州府的七八个守御千户所官兵的望风而降,岳昭获得了一大批官兵的武器。
尽管这些武器最年轻的都要追溯到天启年间了,但有总比没有强,只要他湘军能够节节高胜,终有一日会拥有最强的武器装备,战到最高最远的地方,称王称霸的。
第三旅的旅官邓椿同样是在黄州城外,同夏老七、毛易等人诈降孙可望十六人中的一人。
有趣的是,此人家世渊博,祖上最高在嘉靖朝做到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重臣,再往上一步,都能成为九卿之一了。
就是这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邓椿义无反顾的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但造反可不是什么好买卖,光有一腔热血,一身力气又如何,个人在战场上是渺小的,多少想要“舍得一身剐,便将皇帝拉下马”的人死在了这条路上。
如果邓椿不是被岳昭所打败俘虏,怕是现在早已成为了官兵刀下的亡魂流魄。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新生”是因为岳昭,所以他同夏老七、毛易等人一样,对岳昭格外的信服。
此刻别说是让他守饶州城了,便是要他带着第三旅的将士们一路打到南京去,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说一句牢骚。
岳昭自然满意邓椿的态度,于是便放心的将饶州城交给了对方。
与第二日带着第二师第一二旅将士同三千降兵共计万余兵马抵达了浮梁县。
按理说一个县城的城郭规模,肯定是比不上府城的。
岳昭为什么要放弃大部队的驻守饶州城,而选择浮梁县来以逸待劳的等待南京援军的回援呢?
是因为浮梁县的周边,有一个后世大名鼎鼎瓷都景德镇的缘故?
岳昭当然不是这样想的,他总不能拿着青花瓷去对抗南京援军吧。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浮梁县的地理位置。
从南京抵达饶州府的河流有十几条,其中可以允许战船通过的水系,唯有三条。
第一条自然是长江。
第二条乃是浔阳江。
第三条是昌江。
抛开长江范围太大,郑芝虎只要不认为他岳昭是个傻子,就不会带着水师战船去那边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