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和湘军这边的代表费了三天的口舌,终于将这么多条件,压至了三千枚鸟铳,一万斤火药,红夷大炮三十门,以及一百万两白银。
刘元得知这个条件后,自然非常满意,别说他明知道董飚不会跟着郑氏回去,就算知道了,说不定也会怂恿他们家大人同意这个条件。
可别的都还好说,当岳昭得知福建郑氏将生铁换成了七十万两白银后,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了。
七十万两白银多么?对于岳昭来说,勉强够看,可却不是必需品。
李自成在北京都能搜刮出七千多万两的白银,岳昭寻思着自己眼界就算没那么高,但也没必要将七十万两白银看在眼里吧?
他坐拥湖广、江西半境,手中不缺粮又不缺钱的,最缺的是什么?
给将士们打造甲胄、武器的铁源!
虽然岳昭在占据湖广之后,就开始了紧张布局,在原时空中的湘南那边,也发现了大量铁矿。
可尴尬的事情来了,岳昭没办法一下子开采太多。
一是人手不够,技术不够,二当然是时间不够。
在这“三不够”的限制下,这也是为什么岳昭非要向福建郑氏敲竹杠的原因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鸟铳他可以少要点,白银黄金他都可以不要,但红夷大炮和生铁必须到位。
如果不是福建没有养马地,弄不来战马,甚至岳昭都想着再要千匹战马扩充骑兵了。
杜山眼见湘军这边坚持不要这么多白银,非要生铁不可,于是说自己不能做主,必须要派人回去问问。
岳昭自然不会阻拦,然后杜山便让人快马加鞭的赶至南京,和郑芝虎商议了一番,后者随后也答应了岳昭的条件,不过临了还加了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如果不能完成,那前面的条件和约定都将作废。
“他们要一并赎回马士英?这是为什么?没有了凤阳的马士英,光一个凤阳总督的头衔有什么用?”岳昭是真没想到福建郑氏还要带走马士英的。
这天下谁不知道马士英和史可法不对付?
你福建郑氏一边讨好史可法,又一边想要拉拢马士英,这是想做什么?
前世没听过有这一出啊。
岳昭不理解,随行的柯昭义却隐约猜到了什么,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说道:“大人,下官认为,福建郑氏所图不小。”
岳昭心中一动,眯眼问道:“你的意思是......”
“那郑芝龙可能已经做好京师被咱们大顺攻下的打算,决定让史可法和马士英一同上书,然后从藩王中另立新君。”柯昭义缓缓说道。
岳昭一琢磨,发现此事还真有可能十之八九。
眼下湘军占了凤阳,原时空中的江北四镇,一个被自己逼到了两广,一个收入了囊中,没有武力支持的马士英,就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福建郑氏拿这样一个光杆司令当传话筒,简直太轻松不过了。
至于福建郑氏为什么不借助郑芝龙之子郑森和东林党魁首钱谦益的关系,来在未来南明朝堂上发生,恐怕对方除了认为当下东林党最有实权的其实是史可法之外,还有则另一种思量。
与其别人掌握话语权,怎么比得上自己亲自上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