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樱茶碗一放,目光陡然一转,声调没有起伏:“说。”
石太平撵上岳昭,趁着皇帝小憩,将他的疑惑解答了不少。
“黄道周大人的部下当日发现粮仓的位置,但遭到了何腾蛟与家奴的双面夹击,但他奋死抵抗,自己引走他们,随后剩余的人将粮仓转运了部分。”
“次日分发给了灾民,剩余的用于流通市面。”
“至今为止,黄道周与其部下,全部被关在司狱司的大牢里。”
说到这,石太平心中有些许不自在,他先发请罪道:“大人,此事…亦是我的问题,黄道周躲在行宫内,毛易本一步不让,是我劝他退一步。请大人治罪。”
岳昭顿了顿,对此事不置可否。
“粮仓所在何处?”岳昭问
石太平急忙又说:“南北各有一粮仓,还有一个正在郊野之中,有近千家奴看守。”
岳昭一针见血的问:“都有谁家?”
“九家皆有……大人。”石太平轻声说:“这九家明面上都是各个行业,互相没有交集,实际上,却是同气连枝,看来是达成了某种合作。”
“惯用的费油差事便是从日益短缺的粮食上入手,将粮食低价买,囤积起来,等紧缺时,高价卖出去。”
粮食这种要命的东西,饿急了,便是倾家荡产也要买,可以想象,他们赚了多少利润。
“于此同时,我也打听到,这些人不仅做粮食利滚利的买卖,更有借粮收地。”
石太平说的借粮收地,就是土地兼并的一种惯用手段。
豪绅囤积大量粮食,使市面上粮食骤然紧缩,随后坐地起价,使其涨高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随后再分批卖出去。
这个时候,老百姓们高价买得的粮食,往往是一次次货,真正好的,便大规模交易给有钱人,因为他们出得价更高。
如果没钱买粮,怎么办?
那你总有地吧,那就把地抵押给豪绅,规定一个期限内,能还上便罢了,还不上地便归人家所有。
其实这个套路手段非常浅显,但他们都是一群常年劳作不识字的老百姓,谁又能想到这个呢?
于是大多数是还不上的。
他们的收入来源于地,地没了,他们只能租地种,豪绅涨租,他们亦无可奈何。最终不得不签订卖身契,成为家奴。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豪绅,个个动辄几百几千家奴,他们的势力越扩越大,又跟朝廷搭上了关系,自然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这是古代朝代发展到后期,政治败坏,吏治不清的时候,最常出现的问题。
也是为什么古代社会大多都重农抑商的根本。
岳昭默不作声,过了一会轻声问:“打听到了么,曾樱,陈为光,何腾蛟,他们跟那些豪绅是什么关系?”
“朝廷中还有哪些官员与他们有关?”
石太平想了想,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