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昭从容道:“不必自谦,此事除你之外,我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合适人选。”
看邝记方与贾诚不明所以,他便从头解释道:“贾兄还记得信中我讲衡州变故?豪绅侵地,家奴日大,他们又与朝中大臣有所勾结,上下其手,从中得利,渐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此事干系事大,不除不行。我今日去司狱司见了黄道周,从他的口中,得知了九门豪族族长之所在。”
邝记方没料到还有这茬,问道:“你准备如何?朝中沸腾,皇帝式微,眼看就保不住黄道周了。”
岳昭神色不变继续说:“此事我亦有打算,今晚就有结果。事到如今,唯有快刀乱麻,敲山震虎,方能了解。至于黄道周,只能力求保住他的性命。”
邝记方知道,这便是岳昭已经下定决心,要保黄道周,他也明白,这也是黄道周最好的结果了。
毕竟眼下,可是朝中大半都要求要重重处置黄道周,岳昭所面对的压力,乃是大半个朝廷。
贾诚听得有些模糊,此等朝堂之事也并非他能够帮得上忙的,他不明白,岳昭叫他来到底是要干什么。
贾诚眼底的疑惑不解,岳昭瞧得清楚:“此事说到底,亦是豪族与皇权相争的结果,只是皇权末微,所以显得豪族势大,这尚且不能令人头疼,只是如今菜价物价飞涨,各路商贾囤积居奇,就等着大发难时财。我请贾兄来,是为了此事。”
其实物价飞涨这件事从崇祯时期就初见端倪,只不过那时候朝廷腐败不堪,中央之中,有话语权的,没几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大都蝇营狗苟,深陷党派之争。
说到底还是要追溯到对外贸易上,明朝的对外贸易的确堪称一绝,不仅有英国,还有葡萄牙朝鲜。
按理说,这么多对外贸易开展,自己的东西经销出去,应该是大赚一笔才对,然而崇祯却穷到了拿不出一百万白银作军费,这也是他犹豫要不要召回吴三桂的一个主要原因。
追根究底,还是在于这些白银的流通并没有掌握在国家手里,而是在民间大肆使用,大量的真金白银涌入市场,一度让崇祯年间的菜价物价高出四倍左右。
一直到今天,也没能有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来推行全国。
所以衡州,只是当今全国的一个缩影。
白银在民间的流通让物价飞涨,而投机的商贾便从中再次牟利,让粮价也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要想真正国强兵壮民富,靠抢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实现建设。
而皇帝的这场急迫的表演,也让岳昭马上由浅思深,居安思危的明确了自己的入手点。
“摆平九豪族之事很简单,我有精兵良将,不管他们背后有多少官员支持,硬碰硬,必然讨不了好处。然而在此以后的问题,才是更加深刻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步步斟酌。”
“那曾樱原本就是受了黄家的恩惠,这才能够赴京得以科考高中,此后步步高升。之前他与史可法一样在南京辅佐弘光帝,南京失手,弘光帝被杀,他带兵反抗,是唯一杀出血路,留了一条人命的人。”
“此人在南京任兵部尚书,在武治上,颇有建树,是以一路而来,赤手空拳,不仅保住了命,亦是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岳昭讲到这,邝记方漫不经心的说:“他倒是命大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