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轻轻一叹道:“皇上可知,阿济格此番为何?”
“他狼子野心,摄政王之位空悬多日,自然有了异心。”福临露出嫌恶的神情来
听到皇帝爱恨分明的答案,问问题的范文程忽然笑了笑,说:“此事乃一,是根本,却不是发酵的契机。”
见福临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满心充斥着不解,他便接着道:“归根结底,是阿济格不满皇上朝中依向奴才,军中依向博洛等人,却没有他的份,人心生出了比较,自然有了不满,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是而已。”
范文程便讲,也是边进行劝慰。
他拿捏着力度,恰到好处,待长篇大论讲完,福临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庆幸的是,一席话讲完,福临没在执拗于皇帝尊严问题,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将敕封的圣旨下放了下去,并同时附信,回复阿济格。
清初沿袭明朝制度,有内阁,但从前有多尔衮在,内阁几乎形同虚设。
此时多尔衮没了,很多权力一时半会也没有到内阁手中,待以范文程为首的文臣票拟过后,这道圣旨不日将抵达地方,昭告天下。
就连在深宫的太后,亦是给阿济格赏赐了不少珍宝犒劳。
圣旨一下,阿济格是心满意足了,十分耀武扬威的拉着太后皇帝的赏赐到处转悠。
其实最初时,多尔衮刚逝世,他对这事心虚,是不敢冒头的,只兢兢业业的驻守这里。
然而时日一久,又看朝廷对他没有任何动作,他不免有了侥幸心理,认为这件隐秘的事,无人知晓,就连多尔衮都是稀里糊涂的自己死掉了。
这样一来,那点因为做贼心虚产生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立刻变成了索要的底气。
阿济格本就不满博洛等人的地位水涨船高,本来么,按理说,他打仗的时候,博洛还在吃奶呢,经验不比这小子多?
要不是之前心虚多尔衮的事,他根本不可能痛痛快快交出督师之职。没想到交出去也罢了,不仅博洛的地位高过了他,就连一个汉人降将吴三桂都有指挥权!
种种事情压在心头,阿济格的怨气可谓是一天比一天大,朝廷又好像一点也不怀疑多尔衮的死因似的。
他理所当然的滋生出了一种自大的念头,认为自己是劳苦功高,朝廷该给更大的封赏。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行为会给自身带来怎么样的麻烦。
叔王的昭号一拿到,阿济格当即在山西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斗争。
……
七月,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燥热的时候。
阿济格为了一逞威风,绕过吴三桂,猛扑向了朔州的苏云生,两人当即在小小的朔州展开了殊死搏斗,附近三支义军接到命令,也马上加入了战斗。
而正在关键时刻,岳昭也迎来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
——巴海尔汉在漠北大挫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