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朝廷的事,就像是一面铜镜,映射的是天下事。
岳昭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身在衡州,天子近榻的石太平与怀芳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怀芳先是依照石太平的嘱咐,修信一封,将衡州的动态一字不落,务求详实的告诉岳昭。其后,他们便从边角下手,力求尽可能的多探听到一些朝廷的最新动向。
只是苦于他们二人均无官职,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信一经传回京师,岳昭已经了然此时局面。
关于这件事,他早有心里准备,是以也不显得惊讶。
他看完信,批阅:继续探听,四个字,然后就将信扔在一边了。
山西与京师就像两个破洞百出的气球,到处都是亟待解决的毛病。
随着清军的迁走,山西各地的清军也陆陆续续的跑了。
当时他领兵两千,要硬闯京师,本是做好了要与吴三桂、阿济格硬干一场的准备。谁知两人抵抗都不甚激烈,一打就跑,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撤退就并非临时起意。
也怪岳昭,他当时并未对清廷目前的内部形势做出一个明朗的判断,他还以为,无论到了各种地步,他们还有着甚为武将的死战之心。
吴三桂也就算了,阿济格也实在是不应该。
想当年,阿济格这个人物,在整个清军扩充版图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岳昭并未跟此人正面对战,只能从流传的故事中猜测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事作风。
但万万没想到,竟是如今这种形象。
这是岳昭的失误,没有狡辩的余地,他认。
十日以后,山西稍作安稳,苏云生应命入城,驻守大同,邝记方与杨之柱堵胤锡等人皆入京师。
比起山西,京师更显得乱糟糟。
或许是一直以来都是富庶一片的缘故,此刻看街上断壁残垣,众人皆有一阵叹息。
岳昭在京师四周布防好以后,开始着手内部修缮恢复。
首先是人口重新分配的问题。
之前说过,齐尔哈朗的屠城之令,致使超过二分之一的百姓死于了刀伤或火灾,只剩下了一小部分,这样的情况下,岳昭只好将幸存者先登记造册。
随后重新分配土地住所,剩下还有一大批土地暂时归于国有,岳昭遴选了几个老农,将地分开,因地制宜,要求以卫所军制范围,圈地种地。
至于种什么,岳昭也是通过调查之后,根据今年大块地方各地收成,进行估算,随后决定。
优先种植一年两收的农作物,争取这些人在冬天之前,能够收到过冬农作物,这样以来,人口负担便不会给后续工作造成负担。
除却分地是重中之重,建立起临时机制更是不容有失。
皇帝一时半会是过不来的,但是京师上下无论何种行业,哪个官职,都得先运转起来。
岳昭调邝记方等人来,亦是人手不够的缘由,要不是山西刚稳,需要个知情知底的人善后,岳昭一定要让苏云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