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子不都是你的错,是我跋扈,不讲道理了些......。”
林氏也面露愧色。
她没想到,小儿媳妇会这般的好,竟在背地里帮她化解了半辈子的矛盾。
张家婆子握着林氏的手,抬手打断了眼前人要说的话。
“以前的事,我们不提,以后我们姐妹不信别人挑拨,好好处。”
“老嫂子说的事。”林氏眼睛一红,激动的有些想哭。
安胎的人不能受大的情绪,张家婆婆也不刺激那人,从炕上起身道。
“林妹子你安静养着吧,我出去吃小郎君的喜酒了。”
“等我生完了小五,好好和老姐姐喝两杯。”
林氏也是敞亮的豁达之人。
既然话已经说开了,就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她抹了一下脸上的泪笑了。
“好,到时候我们不醉不归。”
张家婆婆子点了点头,心情也好的朝着门口走。
目送着张家婆子离开的背影,感慨良多的林氏喃喃自语着。
“冤家宜解不宜结,小丫头都离开了,还忘记给娘留个念想。”
“那么傻丫头,你现在过的好吗?”
赵灵儿在香家成衣铺的日子,自是过的风生水起。
她绣工卓然,已有大家水平。
比掌事嬷嬷绣的都好,还深得东家亲信,绣坊里的人谁能不高看两眼。
坐在她身边的小绣娘,看着赵灵儿绣的金盏菊,眉眼弯弯的说着。
“灵儿姐,你绣的可真好,活灵活现的,我像是都能闻到香味了。”
随之就有绣娘,放下了手里的针线,过来看了一眼赵灵儿绣的东西。
这不看心里还不服,一看到是服了,还忍不住的夸奖。
“这金盏菊我们就不说了,明明是一匹马,竟也像是腾云驾雾的活了。”
“你们的小嘴啊,可真甜。”
赵灵儿也不管她们是真心,还是假意,左右她绣的东西在这里放着,定是有这个自信的。
“我们说的是真的,不信,你问问掌事嬷嬷。”
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被阿爹送来这里赚钱,自是一本天真地仰着头,看着掌事嬷嬷。
“确实,灵儿这绣工已成气候,在镇里自是无人能及,像是到了蜀郡,也应该是翘楚。”
岂初的时,掌事嬷嬷还觉得。
小娘子就是靠和东家的那层关系,才会被东家看中。
如今看来,倒是有着真本事,被赏识才会有这般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