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海防线建立之后,彻底进入了修生养息的阶段。
这是李世民自辽东之战后就制定好的国策,而随着新式海军的完善,这一项国策的落实,也得到了极大的助力。
匆匆一年转眼过去。
这一年内,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无论军事还是商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发展,人口呈直线上升,再加上银行对商业发展的督促以及保障,劳动力与农业工业成正比上涨,一切都朝着欣欣向荣的一面快速推进。
而也就是在这时候,苇名家族的一封密信,被匆匆送入楚王府。
楚王府内,李义府看着书信上所言,一时陷入沉默。
反倒是一旁的崔促朝着李恪躬身拜道:“殿下圣明啊,兴王果然用了一年才打开缺口。。”
李恪早就说过,兴王与苇名家族的对峙,至少一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这不,苇名家族来信,兴王已经占据了扶桑大半国土,苇名家族的支持者已经四分五裂,无法再与兴王对抗,只得暂时服软。
但苇名家族却并未让李恪出兵。
按道理来说,以之前苇名杀一郎与李恪达成的条件,此时关头,苇名家族必然是要李恪出兵相助的。
可是苇名家族在信中却只字未提此事。
这着实让李义府有点想不明白。
“殿下,苇名杀一郎这是打的什么算盘呢?”
李义府搞间谍工作很是擅长,但在这种政治游戏中,却显得十分的愚笨。
李恪闻言一笑,淡淡道:“你没看到苇名杀一郎在信中提及的兴王出兵么?”
信中,苇名杀一郎虽未提及需要李恪出兵相助,但却提到了兴王即将攻唐。
而这时,崔促点了点头道:“这个苇名杀一郎奸猾啊。”
李义府一脸懵逼。
“殿下,啥意思?”
“这跟他向不向咱们求助有什么关系?”
他还是没明白过来。
李恪闻声当即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扶桑出兵攻我,我大唐自当反击,到时候不就是变相在帮他苇名杀一郎了?”
“他不开口向我们求援,便没有通敌卖国的口实,日后若兴王战败,他苇名家族重掌幕府,岂不是名正言顺?”
“这个老狐狸,算盘打得可真精!”
李义府听到这话,这才幡然醒悟,忙道:“殿下所言甚是啊!”
而一旁的崔促却是抬头看向李恪,躬身道:“殿下,兴王而今刚稳定扶桑,士气正盛,此番攻我,必定山呼海啸而来,形势不容乐观啊。”
他的意思很明显,扶桑虽是岛国,可人海军之利傲视群雄,此番来袭,那必是非同凡响,大唐宜避不宜战。
可谁知他这话刚说完,李义府立即反驳道:“你这叫什么话?怎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不就是一小小岛国?我大唐兵锋所指,难不成还灭不他一岛国?笑话!”
在打仗这方面,他李义府可谓谁都不服。
而他的这番话,也得到了李恪的赞同。
新式海军的建立,为的就是守护大唐海域。
此次兴王来袭,正是检验新式海军作用的机会,岂能不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