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所言,濯景州深以为然,赞同的点了点头,脸上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只是,当目光扫过一言未发的叶召南时,濯景州目光顿了顿,似乎是想看她,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然而,叶召南连眼眸都不曾抬一下,濯景州就只能无奈作罢,看她的眼神是不自知的带着些宠溺和纵容。
“众卿所言极是,朕亦是认为,宜州之事,刻不容缓!”
“不过,宜州之事,朕以为还需派人亲自前往宜州。所以,众位爱卿,认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正了正色,濯景州任由庄韫和钱逐跪着,将目光转向了大殿其他朝臣身上。
宜州之事,是既要安顿难民,又要解决洪涝,还要查清堤坝被毁之事。
这三件事,件件都是棘手的。
若是处理的得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
若是处理得不好,可能就会赔上身家性命。
这满朝的文武百官,谁心里没点弯弯道道的,自然将这其中的利害看得清楚透彻。
所以,当濯景州问何人可担此重任时,金銮殿上下,竟是一片静默。
见此情形,濯景州剑眉逐渐皱起,眼底也生出了不悦之色。
“陛下,微臣,请旨前往!”清冷的声音,忽然响起,只见叶召南神色平静的出列,站在了大殿中央。
见是叶召南,濯景州的心底既是欣慰,又是迟疑。
若为大局,叶召南前往宜州,是最好不过的人选。
她虽是武将,但是才辩思维,丝毫不输于文臣,而更重要的是,叶召南还有着文臣没有的,处事果决的魄力!
宜州之事,更需要有魄力的人前往处理。
但是从私心,濯景州是不愿叶召南去宜州的。
这宜州之事,不仅艰辛,更是危险。
但凡精明点的人,都能猜得出,这澎湖堤坝之事,定然是有人偷工减料,贪墨谋私的,这牵扯其中的人,谁也不想被查出来。
这牵扯到贪污受贿之事,古往今来,肃清贪腐的官员,有多少是能安然无恙的?
濯景州担心叶召南的安危。
而且,他也不想,和叶召南分开太久。
宜州的事情,没个几个月,是处理不好的。
若是叶召南去处理此事,那他就有几个月,见不到她了。
先前,五天没见,他就对叶召南牵肠挂肚,几个月不见,那还得了。
“你确定?”沉默了片刻,濯景州向叶召南确认道。
“微臣确定!”毫不犹豫,叶召南肯定的回道。
濯景州并不知,叶召南主动请缨,不仅是因为她知道,宜州之事,事关重要。
处理好了,对稳住朝局,十分有利。
更因为,她还有私心。
她想躲开濯景州,躲得远远的。
青儿遇害的真相,让叶召南不能再若无其事的面对濯景州了。
她没办法替青儿报仇,不能为青儿讨回公道。
只有选择逃避。
如此,看不到濯景州,她心里至少会好过一点,对青儿的愧疚也会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