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奈,一柄折扇已是顺势搭于其左肩之处。
白仇收剑转身,微微而笑,果然,身后正是他的父亲——白绪愁,白绪愁收回折扇,看向白仇,面目虽冷,心中却有些惊喜。
他没有想到,只此一月左右的时间,白仇的内力已是增强不少,不仅将那逍遥刚柔剑法练得渐入佳境,这轻功更是已经达到了不俗的程度。
不过单论其轻功,却完全不像是逍遥派的轻功——四海逍遥游。
四海逍遥游,此轻功的步法敏柔而不失强劲,惬意而不失严谨,踏行起来,步履生风,逍遥四海,乃是轻功中的上乘!
可白仇方才所踏的轻功,论柔,过于逍遥,论敏,可比惊雷,且于行径之处留下一道虚无残影,分明不是逍遥派的武功。
“爹,我才刚回来,你就如此试我,不好吧…”白仇经此一试,已经是大汗淋漓,却仍然强堆起笑,自我调侃而语。
白绪愁仍是冷着面,却打开折扇,向白仇方向轻轻摇去冷风,可以见得,他虽然于表面上对事事皆漠不关心,实则对白仇体贴入微。
“回来就好…仇儿,方才你所使的轻功,不是四海逍遥游?”
面对此问,白仇也不避讳,直接答道:“是的,这并不是我派的轻功,乃是我自创的…”
“自创?”
“嗯。”白仇当然知道,白绪愁听得此话,定然会有疑惑之意,于是便将自己坠落断魂崖,巧习得这式轻功一事告诉了白绪愁。
听得“断魂崖”此词,白绪愁面色虽看似无改,实则心中也是一惊,断魂崖天下绝壁的名号,他当然也是知道。
江湖皆知,人若是失足坠下了断魂崖,莫说是从其中出来,就是暂得生还,都难比登天。
曾经,江湖中也有不少擅长轻功之士,欲扬名天下,而下崖去挑战一番,可结果呢,任他们轻功再好,都无一生还得出,只能永远埋骨于断魂崖下,不禁让人痛心断魂。
而白仇呢,不仅活了下来,还借此轻功从断魂崖中出来了,这简直就是天公之举。由此可见,他所使的这式轻功绝对不俗。
“仇儿,往练武殿来!”
白绪愁言罢,移身无踪,白仇见此,快速跟上。
二人来到一处较为平阔之地,此地乃是逍遥派弟子日常习武练功之地——练武大殿。
“再使出那轻功看看。”
白仇轻应一声,微起内力,倾身漫步,须臾之间,移至将近百步之外,残影留于行径之处,而后快速消散。
白绪愁见状,闭上眼睛,亦踏起轻功而出,轻松追上白仇,白仇再次闪身,残影散于四下,待再看去,白绪愁仍然紧跟于自己身后。
白仇再次踏步移身,渐渐体内不支,站立于地,喘着粗气。再看身后,白绪愁仍然淡然地站于其身后,缓缓地睁开眼睛。
“此轻功虽快,却有两处弊端。一曰耗损内力、体力,你得加紧练功,否则内力、体力跟不上此功,不过徒劳。二曰其声音颇大,若与风势相逆,明耳者只须细听便能轻易晓得方位。”
白绪愁说得不算太多,却字字点到要领,句句揭显破绽,白仇微微点头,表示明白。
的确,若此时面对的不是白绪愁,而是敌人,即使他使出这套轻功,也未必能化险为夷。
想前几次,他使这轻功能成功的原因,还不是四下嘈杂,无人明声。
擒慕容秀是如此,救修雪、若幽也是如此,他的轻功传声虽然不是太大,可若是遇到严谨的高手,定会被辩识出方位。
至于消耗内力、体力,自然易于理解。白仇偶尔使出此功,身体尚还支持,可若是长久使用,便做不到了。
这也是为何,白仇习得此功,却不踏此功归江南,而要弛马之因了。
试想,江南与北境远隔千里,要使此功,若非内力深厚之辈,固然支持不住。
“仇儿,此轻功可有名字?”
“暂时并无…”
“不如唤它‘凌影无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