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白仇都未曾见过他的娘亲,也就是白绪愁的妻子。
关于这个问题,白仇当然也问过,可是也从来没有得到白绪愁的答复。
只要是问至此问,白绪愁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似乎是在故意隐瞒着些什么。白仇当然生疑,可是久而久之,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不过,能爱上白绪愁这样一个“冷君子”,想必自己的娘亲也一定是一位不凡的人物吧!
白仇一边想着,一边漫步于街,缓缓向逍遥山方向走去。不过一柱香的时间,便来到了山脚下。
逍遥山山脚下山门之上,镌刻“逍遥山”三字,山门之后,乃是沿上直通逍遥派主堂的三千长阶。
阶旁生满奇花异草,青松倚绝壁,紫竹傲崖空,何谓江湖义,纵剑逍遥行!
白仇仰头而望,微眯双眼,牵马踏上石阶,往逍遥派而去。
逍遥派,乃江湖中最受人崇敬的门派之一,在武林之中负有盛名。
所谓“僧看少林,道观武当,侠仰逍遥”!
由此可见,逍遥派的名声,丝毫不小于少林、武当这两个大派,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与其齐名。
逍遥派乃是江湖正派之代表,有弟子上千,个个武功不俗,以“纵剑逍遥,破俗解梏”为修身之道,品德高尚,颇受江湖赞誉。
逍遥派本同少林、武当二派,于多年前决心共同隐退,渐隐江湖,不问纷争之事。
怎奈现实不许,三派掌门皆忧江湖众生,恐江湖生灵涂炭,因而近些年,少林、逍遥渐复渐出,武当亦有重出江湖之势。
时至如今,三派虽名为渐隐,实则仍然关心江湖之事,不过这可并非一些帮派所言的“口是心非”,这乃是真正关心江湖苍生,恐江湖生变。
因此,这才有了江湖上盛传的那句话:“三派居,江湖平,邪秽惧,天下安!”
由此可见逍遥派在江湖之中的地位了。
白仇自小便随白绪愁居于逍遥山上,时而练功习武,时而清心问道,时而也会下山“纵剑逍遥”。
不过这也是自然,既然是侠义逍遥派,当然要好好逍遥一番,才不枉“逍遥派”此名。
白仇走于三千长阶之上,心中思绪万千,他不解的事情多了去了。
“罢了,以后再说。”
……
逍遥山逍遥派。正堂之中。
“绪愁,你这次为何又…唉!阿弥陀佛…”一位年长的僧人看向面前的白绪愁,连连摇头。
僧人满脸皱纹,白须几乎垂地,目光犀利而又不失和蔼,身着烈红袈裟,头戴高僧帽,正是少林派方丈——千佛。
千佛眉头微皱,心中似乎有些微怒:“绪愁啊,上次天仇山一战,你若是以屠门客借隙而逃为由,尚能令众人信服,可这次,你怎能在众派的眼皮底子下,放他逃走…”
面对此事,千佛难免有些焦虑,可是其面前的白绪愁却显得十分淡然。
白绪愁仍是冷着面目,眼神微动,淡然而应:“那六派若是因此来讨白某人,请其自便,无话可说…”
千佛听罢,有些哭笑不得,白绪愁击退屠门客,护得六派中人,即使他最后放了屠门客,六派也绝不会因此来讨白绪愁,最多会有一些闲言碎语。
因此,听得此话,千佛当然感到有些哭笑不得。只是,此事的重点,并非在此,而是在白绪愁为何要放走屠门客之上。
其实此次“藏珍阁一战”,由少林僧人打听得消息后,本应该是由白绪愁和千佛一同前往的。
只是途中,二人见凌府处火柱冲天,深感势头不对,便先遣一轻功极佳之人去暂定局势。
白绪愁、千佛二人武功相当,内力皆深厚莫测,可若是言孰人之轻功更佳,那当然是号称“天下首疾风”的白绪愁更胜一筹。
因此,白绪愁便踏轻功,先往凌府而去。
而后,白绪愁单退屠门客,护六派,待千佛来时,已将屠门客放走。若是千佛早来一步,屠门客都未必能够轻易走脱!
屠门客在江湖中欠下累累血债,手上沾满鲜血,乃是江湖中人共同唾弃的“恶魔”,如今就这样被白绪愁轻松放走,天下人的心中自然有些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