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我意料之外的是,这件事情的时间跨度竟然十分之大,是从不花家族的祖辈起始。原来不花家族原本并非蒙古人士,竟是中原豪杰。他们族谱记载中,最原始的祖先竟然追溯到了秦朝。那时候他们不姓不花,而是姓蒙。
蒙骜是他们第一个存在于族谱之中的祖先,蒙骜在秦昭襄王时与其族兄率领家眷向西投奔秦国,他在秦昭襄王时期和秦孝文王时期一直在军中服役,因曾参与对西北少数民族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战役累计军功,得以提拔。
在秦庄襄王时期开始得到重用,攻打韩国为秦设立三川郡,也一直攻打魏国、赵国。秦昭王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均为秦国名将。
再后来,秦二世胡亥弑兄夺位,在赵高跟李斯的合谋之下,发动政变,夺位成功之后,便将蒙恬、蒙毅全都杀了,至此他们家族开始走下坡路,而后人也不得不远赴蒙古躲避灭顶之灾。
却因世代均为武将,却在蒙古重新得到了重视,因此被赐姓不花,也是自此延续了不花这个姓氏,所以他们家族在蒙古属于贵族。后来又因为得罪了权贵,再次被下放。再后来又因为成吉思汗起兵,不花家族再次得到重用。
起起伏伏之下,不花家族终于心灰意冷,再也无人想要回到中原,自此过上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留在了蒙古,却再也不想经历大起大落的事情。
只是由于元朝的时候,不花家族拥兵自重,所以当权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不花家族的人,只能有一个人继承家主之位,必须是长子长孙。至于其他人则会被削为庶民,成年之后只能被赶出家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花家族日渐落寞,不复往昔荣耀。
再后来,即便元朝覆灭,不花家族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却是也一直没有被废除。但凡是不花家族的人,除了将来继承家主之位的,其余的均要被赶出家门。这条规定直到后来不花公牛跟不花也先的出世,才终于发生了变故。
据说不花公牛跟不花也先的母亲,当年做了一个噩梦。梦中被一头凶兽追杀,她狂奔逃命的时候,走投无路之际,忽然出现了一头异于普通公牛数倍体型的公牛现身,将那凶击杀,托着她逃出生天了。第二天便剩下了不花公牛,所以取名为不花公牛。
古时但凡声名赫赫的人物,出生时都会伴随着天地异象。这不花公牛也不例外,倒也对得起他母亲的那个噩梦,出生后当真是天赋异禀。四岁便可弯弓射大雕,五岁便可策马草原奔,六岁便力大无穷,十岁以下的无人是其对手。
到了不花公牛十岁的时候,不花也先出世了。只是这不花也先跟不花公牛却是截然相反,生来便是个病秧子,手无缚鸡之力。
等到不花也先满了五周岁的时候,不花公牛已经十五岁了,早已生的人高马大,蒙古大草原上的人,没一个人摔跤是他的对手,不花公牛也因此获得了蒙古族第一勇士的称号。而且不花公牛向来侠义心肠,不仅勇猛过人,而且酒量奇大,在蒙古大草原上,无人不服。
不花公牛成年之后,基本上已经无人能敌了,唯一的软肋便是不花也先。兄弟二人形影不离,不花公牛为了增强不花也先的体质,几乎使出了看家本领,将自己生平所学的东西全都倾囊相授。整个蒙古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花公牛最在乎的便是不花也先,几乎跟唐天星溺爱唐一泓有的一比。
那时候不花也先对与不花公牛,也是极为敬服的。无论自己得到了什么好东西,甚至就算是道听途说的什么好玩好笑的事情,都不忘要去跟不花公牛分享一番。两个人相亲相爱,不花家族也度过了十几年其乐融融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意外终于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