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清清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下添了几分不忍。
从他们刚才的对话中,她已经大致能猜出这个病是什么。
这本不是什么大病,但因这个时代医学落后,硬生生夺走了无数小生命。
“慢着!”程清清突然出声,这对夫妇的背影一怔,诧异的扭头看向她。
“我可以救好你们的孩子。”程清清此话一处,众人皆愣。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她实在开玩笑。
陈大夫忍不住开口:“小姐,人命关天,莫拿来随意开玩笑。”
但注视着那双坚定且流转着奕奕光彩的黑眸,他惊讶地意识到,眼前这个比他低了一个头的姑娘,竟是真的想要攻克这种难倒所有大夫的病!
“将孩子抱过来。”程清清并不理会对她的质疑声。
那对夫妇将信将疑地将孩子送到她的手上,看她娴熟的掀开孩子的衣服,按着孩子周身的几个大穴。
随后,她又借来银针,扎入孩子的几个穴位,放出写泛黑的血。
原本还陷入昏迷的孩子,慢悠悠地睁开眼,看得那对夫妻尖叫出声:“宝宝,你终于醒了!”
他们一把将孩子抱进怀里,哭的泣不成声。
“三日后,来这个地方找我拿药。”程清清拿起纸笔,写了张条子递给他们。
“小姐,这方法……您能告诉我一二吗?”陈大夫仍然被震惊所笼罩。
“抱歉,这是我家传的法子,无法外传。不过有一事想与您商量,三日后我回来找你。”说罢,程清清便扭头走了。
陈大夫看着她消失在街头的瘦小身影,不禁愣在了原地。
此时日头已经偏西,从镇上走回村里少说也要两个时辰。
程清清看着满满当当的背篓一时有些发愁。
村子离镇上实在太远,来一次不容易,因而要买什么最好一次性买齐。
她来时是清晨,背篓空着尚且可以步行来镇上,可现在背着这么多东西,怕是天黑了才能走回去。
程清清思来想去,最终咬了咬牙,决定花三文钱坐牛车。
她来到镇子口,正好听见赶车的于老头在吆喝:“还有最后一个位置了啊,回村里的乡亲们抓点紧!”
“于叔!我要坐!”程清清快步走上前,此时车上已经坐了三个人,男女都有,身旁都放着背篓,看样子都是来镇上采买的。
“清清,来同我坐一起。”一个看起来四十出头、做农妇模样打扮的大娘热情的朝程清清招手。
程清清记得她是大伯隔壁家程老六的老婆张氏,平日里待自己不错,便堆起笑容道:“张大娘,你也来赶集呀?”
见程清清取下肩上背篓往牛车上放,张氏连忙搭把手,同时苦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腿老毛病了,每月得来医馆拿一次药,不然疼得下不了地。”
程清清恍惚想起,这张大娘的腿脚确实不好,平时走路也一瘸一拐,为此没少受村里的长舌妇嘲笑。
自己的婶婶平日里就时常在家笑话张大娘是残废。
彼时的程清清听到这些话很不好受,可是她本就寄人篱下,哪里有胆子去维护一个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