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徐青的书还没有写完,但是读者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些读者都是徐青的关系户,他们都是拿到了徐青的初稿之后,开始日夜翻读了起来的。
其中包括了调查局的领导、保卫科的同志、还有那些一直在调查局里的专家成员们。
他们对这本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惨”。
一个主角遇到这些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精神似乎一直成为了书中最亮的闪光。
而就是这种闪光,支持着他们这些“读者”一直追随着这种又虐又压抑的情节。
本来这书只是在小圈子里流传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阅读的人开始多了。
出版社也焦急地向徐青邀稿,希望能把这书分成上下两部。
“小徐啊,现在这书的势头已经造成了,我们必须一鼓作气把它给推出来啊。”
出版社的社长这时候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徐青,想他同意自己的出版计划。
“社长,这不是我不配合你们的工作啊。实在是这书还没成稿,这样的话很难办的呢。”
这位出版社的社长也是十分有魄力的,他看过原稿。
这个原稿虽然说是初稿,肯定还会经过多次的修改的。
但是这里面的情节与人设已经深深吸引住了这位四十年代的老同志。
“小徐啊,这书可以说是你这么多稿子里面最出彩的故事了,你必须要把他交给我。这样的话,你这文名才会传播得更广。”
社长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对钱财没有多少的欲望。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里,他们这些老同志们还真吃徐青这一套。
为国奉献那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如果真让徐青像是后世里的新一代一般,发挥出自我本色,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集体国家利益的话,这样的人会很快就社死的。
而作为一个后世人,融入社会大集体这就是一个简单活。
当他徐青并不是完全盲从于这个社会的,从他一直以来的经历就知道,他本身就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
到现在,他还没能让人确定他的职业,那本身就是一种对时代的叛逆。
但是恰好,这种叛逆又可以为社会与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所以这个时代也开始接纳了这样一位有别于别人的怪胎的存在。
出版社社长可是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还是得到了徐青的认可。
“我可以让你们去出版这书,至于你们要怎么把书拆开这个我是不管的。但是现在不行,这些都是初稿,我还需要不断地修改才行。”
社长当然明白这事,拍了拍徐青的肩膀道:
“没问题,一部好作品就是改出来的。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等,也是必须要等的。”
大家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这样的合作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