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凛冽,进入了腊月,天是一天比一天冷,向阳大院的人心却是一天比一天热。
向阳义学第一个月考评结束,370名学生,居然有348人得到奖学金。
学生们欢呼雀跃,都不知道怎么高兴是好了。他们都以为这个奖学金就是个噱头,哪曾想会真有奖学金。边读书还能边养家,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事?
李易买来的一百多头母猪已经有一半下崽儿,四百来头猪崽子又让十多个学生有了勤工俭学的岗位。母猪几个月就是一窝,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就每天去看,盼着母猪多多下崽儿。
李笠也很有成就感。这些穷人家孩子,来的时候几乎都一个大字不识,有的能认得自己名字,已经感觉很了不起了。如今每人都识字几百,可以磕磕绊绊标上拼音读简单的书了。
李易决定开一个表奖大会,让这些人增加自豪感,激励大家上进。本来打算亲自表奖,可是却被人截胡,有人自告奋勇来当表奖嘉宾。
李易房间里,县令李川正激动的团团转。
李川道:“兄弟,你办的义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圣人说有教无类,就是这个样子!你做的这事我已经上报州府了。呵呵,也不瞒你,我还上书了朝廷,说不定连你都有表彰。”
“不用吧?我最多算是致富不忘乡里。”李易有些得意忘形,就忘了他这个致富不是人家给的就是抢了人家的,也好意思说出口。
“你的贡献可不小。你看看,本来一个大字不识的愚民,如今能读书了。我刚才随意抽个学生读千字文,只读错了几个字。李易啊,你这是教化万民,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说着说着李川又有了忧色:“只是你花钱不少,会不会很快办不下去了?”
李易马上保证道:“您放心,下期义学还要扩大规模。其实义学您的功劳更大,没有您批的这片土地,哪有向阳义学啊。等明年土地有了产出就是良性循环了。”
“能办下去就好。我可不敢居功,谁开荒免三年租都是情理之中。对了,地种什么定了吗?”
“定了,就是土豆。家父去江南买种子去了,这两天已经打发人回来,说年前能到家。”
“薄地能长土豆?”
“能,产量可能还高呢。”
李川惊道:“真的?”
“当然!”
“如果是真的,李易你就是万家生佛!我会再上奏章向朝廷给你请功,你也不要藏私,这作物可以救万民于水火啊。”
“造福桑梓,那是应该的。”李易正愁广告推广呢,不想瞌睡就有枕头了。
“对了,表彰学生这个事必须我做。这里有许多外地学生呢,义学是你李易的荣耀,更是我新襄的荣耀。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你就应该先可着我们新襄子弟收啊。”
李易暗笑李川一方面要求不藏私,一方面涉及自己利益就变了说法,真是对人对己两个准绳。
腊月十二,向阳义学表奖大会召开。
李易没想到居然有许多百姓过来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