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这边安顿了下来,让人带着三个会看井眼的匠人先找寻可以挖井的地方,冬小麦的种植也耽误不得,朝廷只发放春耕的种子,所以冬小麦要用到的种子便全出自李青青之手。
李青青也没有让百姓交钱,而是让人拿着户籍,根据实际情况领取冬小麦种子,以租赁的形式签了契书,李青青负责出种子,然后百姓根据李青青的要求进行耕种。
地是老百姓自己的,李青青按月以粮食作为租金,地里收成最后三七分,三分作为百姓付出的劳动力所得,剩下七分算是李青青自己的。
原本李青青是担心这样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与牧延商量的时候还想着要不要分一部分给朝廷,结果郑国公来了,拿着皇帝亲手批的折子。
李青青看皇帝这绝对放权的姿态,也就放下了心,现如今李青青相当于从大皇子手里接过了这一片区域进行管辖,不过也只负责农事。
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怎么相信冬天真的能种成小麦,但是光靠朝廷的救济粮,他们也是难熬到来年春耕,如今李青青出粮食包他们的地,他们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耕种即可,哪里会不愿意,就是看着饱满结实的麦种有些舍不得,但是也不敢昧下。
耕种火热的进行着,李青青将带来的马匹全都当耕牛用,就为了早点将土地整理出来。
粮食发放的都是粗粮,能有得吃就不错了,老百姓也不嫌弃,何况李青青发放的粮食里还有满满一碗油乎乎的油炸蚂蚱,带着咸味,比吃肉都还养人,本就缺盐少油的,多了这一碗蚂蚱,干活都有了力气。
李青青这边写了信让庄子里将榨油剩的油枯都拉过来,还有庄子里的菜也尽量弄成菜干送来,这边到时候建盖大棚也没那么快能有收成,庄子里新种下的菜就不一样了,等收到信的时候,菜也都长成了。
李青青也怕这里的人光吃干粮受不了,让人发了豆芽,水都是紧着用的,豆芽换下来的水可以洗东西,洗完东西还能浇地,为了能吃上新鲜蔬菜,这院子里的小花园被李青青让人给改成了菜地,反正都被蝗虫啃过了,半死不活的不如种菜。
不知不觉的就要进入十月了,李青青挺着个大肚子,看着全部都种下去了的冬小麦总算松了口气。
三个看井眼的匠人也十分给力,居然在如此干旱的地方找到了二十多个井眼,到了现在已经挖了十八口井了,供人喝水的同时还能勉强浇地,不过百姓都是舍不得浪费水又爱惜庄稼的,有水都先紧着地里。
匠人还在不断的寻找井眼,这里的井不如顺城府与西门关那么好找好挖,一般都要下挖二十米才能见水,有的地方甚至三十四十米,再深的挖下去也没什么用处了。
大棚的准备也差不多了,一面面的土墙地龙建盖起来,不过如今都是露天的,定的白色油布还没能全部送来,还有需要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