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信件的张总管事看完书信之后便立刻开始忙碌了起来,张嬷嬷原本是准备动身去北江府的,毕竟再过不久李青青就该生了。
但是张总管事这一忙,王嬷嬷那边也来信说无事,张嬷嬷这边还要调度给北江府那边运送粮食与物资,便写了封信让人带去给李青青,顺带的将新挖的淮山以及腌晒好的菜干送去北江府。
淮山是现挖的,就为了让李青青能吃口新鲜的,剩下的还要等淮山再继续长长,不然一下挖了就可惜了。
新买的庄子原本是准备种冬小麦的,结果麦种只留了两个庄子的,其他全都拉走了,想要分一点给新庄子都没有,就这,原本的两个庄子还剩下不少地没种上冬小麦,全都种了菜,然后晒成菜干或是腌了酸菜送去了北江府。
“夫人,张嬷嬷那边让人送了新一批的物资,这是清单,您看一下怎么安排。”王嬷嬷将清单送了来,东西如今在角门等着,为了避免二次搬运,所以王嬷嬷拿了清单第一时间就先送来了。
花费了四天的时间,能够收集的冬菜种子都收集完了,并没有多少,不过新庄子也不到百亩地,避开良田留着种主粮,收集到的种子倒是差不多够用了。
张嬷嬷这批物资是在收到信件后的第三天才准备的,与之前的那些淮山菜干不是走的同一天,毕竟牧延也就派了那么一个人送信,一个人赶一辆马车还行,多了带不了。
这浩浩荡荡的二十多架马车,便比那冬菜种子晚了三天才送到北江府,三天的时间不足百亩的地已经全部种上了油菜籽。
“这头三车都是专门给夫人准备的,已经让人搬入了府中,张嬷嬷还另外附了一封信,原本是打算送些棉花一同过来的,但是想了一下,这棉花直接送过来还要再找人制作,不如直接用现成的。
嫂夫人开了布庄,便直接在嫂夫人那订了,咱们庄子出棉花,让制作成冬衣被褥然后再送过来,已经准备了大半了,估计在入冬前能够送到。”
“嗯,两位嬷嬷都有心了,这边确实不好找地方让人给制衣,而且直接制作好了送来也更方便,今年庄子的收成看来不错,这红薯的产量居然这样高,送来了十五车,加上咱们现在库房里的粮食支撑到过完年完全不成问题。
这红薯留下两石咱们自己吃,剩下的五车庄子自用,其余就掺在杂粮里一并发放给租户,红薯带水分,一斤杂粮就换成五斤红薯好了。”
去年的时候庄子里的红薯几乎都喂猪了,因为养的猪特别的多,光红薯苗子完全不够喂,好在这猪因为吃得好长得就快,大部分全都卖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剩下的杀了当福利发了下去,多的就弄成了腊肉。
因为养的多,就自养了母猪下猪崽子,所以这红薯便一直种着,但凡不好耕种的地方就种了红薯,反正这东西不挑地,养的猪存的肥放两回,红薯长得就格外的好。
“那也是夫人的功劳,没有夫人的指点,这红薯虽易长,却也收不了这么多,不过今年庄子里确实还有不少红薯,就是喂猪只怕都要剩许多,何况还有晒成干的红薯藤,所以张嬷嬷便做主多送了这一趟物资将红薯送了一部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