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郑国公府送来的金玉穗做的食物?看着模样还不错。”皇帝看着能做成食物的金玉穗,与之前只是作为把玩的饰品的金玉穗感觉完全不同。
一旁伺候的连忙上前布菜,皇帝一一吃过这四样食物后也不由心中激动,这不单是可以吃,味道还十分的不错,就是不知如今产量如何,若是能与水稻小麦相比……
皇帝越想越激动,这金玉穗据说是旱地种植,这意味着更多的地方能够种粮食,口感比起高粱来说好了不知多少。
于是差点被李青青给遗忘了的大棚玉米种植招来了皇帝的重视,专门派了官员去守着,按照皇帝的意思,如果学不会怎么种植照顾这玉米,这官也就做到头了。
司农处一听到消息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不乐意的,但是没想到的是最后居然有六人争抢着要去,可惜只有两个名额,为此还走了关系才争取到位置。
皇帝的话说得严厉,可是与王老司农接触过的几人可是知道李青青的本事的,这是好事,只要用心去学,受点苦又如何,以后的前程好着呢。
而真正去了的两人可是半点不觉得受罪,大棚里的温度适宜,管事干活的也没有官场那些弯弯绕绕,他们只要舍得下脸,这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远比呆在府衙里有好处。
他们是去学东西的,种子最后还是人家郑国公府世子妃的,眼馋没有用,皇帝都还惦记着呢,不然哪能派他们两个正儿八经的官身来,司农所里多的是没有正经官身的农官。
管仲秋运气真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好,居然被留在了京城了当官,其中自然少不了沾郑国公府的光,管仲秋自己也明白,特意写了书信让自己爹娘前来,毕竟自己这一上任至少三年不挪位置,爹娘自然不能留在老家中不管。
管仲秋也在被点官之后搬离了郑国公府,花钱买了一个小院,这钱要是在顺城府都能买个三进的宅子了,在这京都也不过一个普通的小院子,不过以管仲秋的底子已经很不错了。
等到管仲秋爹娘进京的时候,京都已经落下了第一场雪,是随着牧家庄子的人一并进的京。
西门关不建盖大棚种植,所以秋收后便开始各种准备然后前往京都送账本跟年礼,大管事一年也就来这么一次,冬种已经决定了种植油菜籽,种过一次了,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
京都的冷与西门关完全不一样,好在来之前带足了棉衣,如今西门关的棉花价钱虽然没那么贵了,但是却也不便宜,来收购的人可不少,毕竟西门关种出的棉花质量好。
每年光种棉,牧家庄子的收入就不少,加上养的牲畜,别看跑一趟京都需要花费不少,但是远不比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