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这天,黎青执在庙前村办了个酒席。他之前考上秀才都办了酒席,这会儿肯定也要办。黎青执之前办的酒席都挺乡土化,桌椅碗筷全是跟左邻右舍借的,这次却不同。提前几天,朱前就安排人将黎青执家的老房子休整了一番,当天,朱前更是关了他的酒楼,将酒楼里的桌椅用船装了,全都送到庙前村。朱前酒楼的大厨,也带着他们用惯了的厨具,来到村里。黎家原本的泥房子地上铺了砖头,墙上挂了竹席,被收拾得雅致漂亮,中间则摆了几张八仙桌,这是贵客吃饭的地方。房子旁边,用竹子和竹帘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大厨房,房子前面黎家原本的菜地,乃至隔壁姚家的菜地都被推平了,这里也摆了一些从酒楼送来的八仙桌,是供那些普通客人吃饭的地方。外面路边,则用七八个门板和条凳铺了个矮矮的“长桌”。在庙前村,人们办酒席要是客人少,会跟村里人借桌子让大家都坐着吃,要是人多,就会用门板和条凳铺个“长桌”,亲戚来了之后盛上一碗饭,自己去夹了菜,蹲着或者站着吃就行。黎家亲戚少,一直都是借桌子办酒席的,今天铺这“长桌”,是为了办流水席。到时候这里会放上用大陶盆装着的菜,甭管是不是跟黎家有亲戚关系,来这边道贺的人拿个碗说几句吉利话,就能排队盛菜吃,沾一沾黎青执这个江安省解元的光。这天,黎青执一大早就来了庙前村。他看到常瞻带着两个徒弟,正跟朱家酒楼的两个大厨一起准备等会儿办酒席要用的菜肴。这些人各显神通,拟定的菜单黎青执看过之后,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此外,外面还用砖头和泥土搭了临时灶台,朱家酒楼后厨的帮工和店小二正用那灶台做简单的大锅菜,这是等下要供给流水席的。没到中午,来吃酒席的人就陆陆续续到了。像汪县令、朱前这样的,都能进屋里坐着吃饭。金父金母、黎老根、金小树这样自家的亲戚,也能在屋里吃饭。金大伯一家、钱长生钱大夫人他们,还有王姐徐夫人等等,他们就只能在外面的八仙桌上吃饭了。这次,像隔壁姚艄公家、金小姑家、金大姑家这样亲戚关系比较远的,甚至没有受到邀请,只能去吃流水席。“黎青执一发达,就看不起我们了,请都不请我们!”姚振富愤愤不平。姚艄公瞪了他一眼:“你给我安分点别乱说话!”他们家跟黎家,本来就没啥亲戚关系,只金茉莉跟金小叶是堂姐妹。但这种关系……就算金家没分家,也大多不往来,现在金家还分家了!其实黎青执不请金大伯一家都是可以的,按照村里的习俗,出嫁女往往只跟父母还有亲生的兄弟姐妹往来。以前黎青执请他们,是因为黎家亲戚少,两家作为邻居还多少有点情分,但现在那情分早就耗光了。“爹你怎么还帮他们说话?他们办酒席甚至用上了我们家的地,凭什么不请我们?”姚振富道。姚艄公冷笑:“他们办酒席用我们家的地又不是没给钱!”他们家的菜地确实被推平了,但人家给了一两银子做补偿!就地里那点菜,哪里值一两银子?姚母这时候拿了几个碗出来,分给家里人:“我们去流水席那边排队吧,我看到他们做了好几个菜,我们一人盛一碗,盛了就回家吃饭。”姚振富不愿意去,觉得丢脸,也不想去恭喜黎青执。姚母也不管他,将多了的一个碗放在旁边,拉着同样拿着碗的孙子孙女去排队了。他们庙前村的村民,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还有其他村子的人赶来排队。黎青执见队伍有点长,就跟负责流水席的人说了一声,让他们先开始分菜。至于正经的酒席,那还是要等中午再开席的。流水席那边热闹起来,黎青执看到金柳树的妻子带着儿女也去排队了,他们是能吃正席的,现在去排队,应该是想多拿点菜带回家。黎青执看了眼,开始跟早早来了的汪县令还有朱前他们说话。今天这酒席,其实不是他自己出钱的,也不是他筹备的。他原本打算趁着月中崇城小学放假,在崇城小学的食堂简单办一办,但周围人都不同意。朱前他们给他送了不少礼品,他大多没收,这些人就坚持要帮他办这个酒席。考虑过后,黎青执没拒绝。他要是表现得太
冷淡,非要跟这些人划清界限,这些人可能会不安。总之,这酒席黎青执没花一分钱,用的钱是朱前跟崇城县商会的商人一起凑的。至于举办的地方……这年头办酒席,都是去老家办的,朱前就把办酒席的地点定在了庙前村。接到邀请的人都来得挺早的,吴白川就早早来了。黎青执让他进屋入座,他顿时就有点激动。找到机会,他还跟黎青执说起进京的事情来:“黎解元,我有两艘船,其中一艘可以给你用,我这次也没什么货物要送去京城,那船本来就空着。”“这不行,亲兄弟明算账,这钱你不能不收。”黎青执道,吴白川不可能空着一艘船,真要没有货物,这空船不跟着去京城,还能省下一大笔钱。吴白川希望黎青执将来发达了可以拉自己一把,不愿意收钱,但黎青执没答应,他最终只能遗憾地回到座位上。当年孙举人考上举人,收了不知道多少钱,黎青执真是与众不同。不过就算黎青执非要付钱,他也可以多给黎青执一些方便,比如说将他的船重新收拾一遍,把最好的船员都放那船上。时间临近中午,流水席那边已经不知道分出去多少菜,而正经酒席这边,也已经坐满了人。已经到了开席时间,但还有人没来。黎青执来到门口,向远处望去,就见自己等的人来了——苟同知带着几个护卫,大步往这里走来。“苟大人!”黎青执笑着上前,迎苟同知入座。他这次办酒席请了不少人,而里面分量最重的,就是苟同知。府城离这边有点远,苟同知也就来得有点晚,现在他来了,酒席正式开始。各种美食被端上桌,里面有本地人常吃的,也有常瞻特地做的新式菜肴,比如说水煮鱼。麻辣鲜香的鱼片是黎青执的最爱,就是很多人吃不惯。黎青执跟汪县令苟同知,还有崇城县的主簿、举人之类坐在一起。苟同知和汪县令跟他说了一些进京赶考需要注意的事情,两人还谈起当初一起参加会试和殿试时的情景。黎青执一边用心记忆,一边愉快地吃东西。今天的菜肴,真的太丰盛了,里面甚至还有好几样海鲜,也不知道朱前他们花了多少钱。黎青执都觉得这酒席奢侈,更不用说其他人。黎老根就看傻眼了,金大伯一家也有点不敢下筷子。即便吃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金小叶见过世面,算是冷静的,她带着两个孩子跟金父金母,金小树夫妇还有黎老根坐一桌,一边安抚惶恐不安的金父金母,一边给他们夹菜。当然,她也没有忘了鹌鹑一样不敢动的黎老根,给黎老根夹了不少。这酒席只办了中午一场,吃过之后,苟同知汪县令他们就离开了,黎青执让来吃酒席的人把菜分了,和金小叶一起回了家。之前还很惶恐的黎老根,在苟同知他们离开后就精神了,他没回去,打算留在庙前村吹牛。从省城回来之后,黎老根乐疯了,他到处找人聊天,说省城的种种,还时不时说几句官话,就为了让人知道他现在已经不一样了。黎青执都觉得没眼看。办过酒席,黎青执就不跟人交际了,专心准备进京的事情。吴白川让了一艘船给黎青执,还将之布置了一番。黎青执看过船,就开始往船上搬东西,顺便布置用来住人的船舱。十月初一,沈家的船队路过崇城县,吴白川的两艘船跟了上去。黎青执这天进京的事情不是秘密,也就有很多人前来送别。目送船队远去,崇城县新码头这边聚拢的来送行的人,都有点怅然若失。常瞻心情不太好,常翠一开始没意识到什么,等船队远去,却是大哭起来:“小豆哥哥,大毛哥哥,哇……”“翠翠,别哭了别哭了。”常瞻哄起来。常翠搂住他的脖子,哭得更厉害了。钱长生捂住自己的胸口,也有点想哭。他的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是黎青执帮他治好的。他的表哥给了他一个奇迹,让他可以重获新生,他还因此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表哥对他来说,亦师亦友。现在他表哥走了,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面……他着实难受。方锦娘直接就落泪了。金小树见状连忙安抚她:“锦娘,别哭了,姐姐姐夫
他们会过得很好的。”?(格格党&文学)_?”了一声,泪水却没停下。这些人都挺难受的,那些来送别的崇城小学的学生、黎青执的同窗、崇城县商会的商人,还有那些在码头上看热闹的百姓,他们其实很开心。“黎举人这次进京,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状元!”“我觉得可以,黎举人那么厉害,每次都考头名!”“要是黎举人考上状元,那可就太厉害了!”“黎举人肯定是文曲星下凡!”“说起文曲星下凡……你们去过庙前村吗?就是黎举人老家,听说有很多人去黎举人的老宅沾黎举人的才气。”“我去过,那天黎举人办酒席,我还去要了一碗菜!”“我也去了,给了我一大碗黄豆炖猪肉,吃着真香。”……黎青执站在大船船尾,看着新码头离自己越来越远,等船队拐过一个弯,也就看不到了。他又开始看崇城县,这个漂亮的,水网密布的县城,渐渐地也看不到了……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崇城县,一直没有离开过江安省,而这次,他要离开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在大齐,举人考上进士之后,一般会先回乡一趟,然后再去上任。但他进京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了解大齐的情况,也要设法帮原主报仇,再加上他这次进京把家里人全带上了,他考中进士之后不打算回崇城县。“黎兄!”呼喊声响起,黎青执就见隔壁船上,杜永宁正向自己招手。说起这船……大齐的船,要是放到现代,其实很小。就连贯通了江安省到京城的运河,其实也很窄。所以,这时候的船上生活,其实不那么舒服,不过杜永宁现在刚上船,倒也兴致勃勃。在不大运河上,两条船并行之后,相互之间离得就很近了,杜永宁问:“黎兄,这段时间你过得如何?”“挺好的。”黎青执笑起来,又问杜永宁的情况。杜永宁道:“前段时间,我天天被人拉着吃饭喝酒,都没空静下心来看几页书。”“那这进京的路上,可要好好学一学。”黎青执道。“那必须的!”杜永宁就这么跟黎青执聊起来,还兴致勃勃地说了有人送他一辆自行车的事情。《茕独游记》出版后,他好好研究了一番,还试着孵鸡蛋做沼气池。但后来临近乡试,他家里人就不让他进行后续研究了,所以他没能拥有一辆自行车。“这自行车挺好玩的,踩踩轮子就能走,就是我那车踩多了累人,那天我出去骑了一圈,回来腿都是抖的,”杜永宁滔滔不绝,“但这自行车的设计太精妙了,也不知道茕独散人是怎么想出来的!他研究出来的织布机我也看过,织布的速度特别快!”两人聊着聊着,进入一段比较狭窄的河道,再加上还有其他船逆向行驶……两艘船不能并行,只能一前一后前进。杜永宁的船落在后面,为了能继续跟黎青执聊天,他跑到了船头。黎青执有点佩服他,虽然他们离得不远,但说话的时候必须声音特别大对方才能听到。他说了一会儿嗓子就不舒服了,杜永宁难道没感觉?他正这么想着,就听杜永宁摸了摸喉咙道:“黎兄你等等,我去喝点水。”黎青执笑起来:“杜兄,我们等晚上船停了再聊!”沈家船队这次进京不赶时间,晚上会停船休息。船上的水手什么的,都是需要休息的。黎青执跟杜永宁告辞,然后就往船舱里走。农历十月,算公历的话差不多十一月十二月,现在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他跟杜永宁一来年轻力壮,二来穿的衣服厚实保暖,这才能在外面吹风聊天,其他人的话……他们都待在船舱里。哦,黎老根也在外面,他裹了个大棉袄,正跟一个船员聊天。毫无疑问,他又在炫耀吹牛。黎青执没管他,进了船舱,然后就闻到一股红糖姜汤的味道。金小叶拿了个铜制的小炉子,正在煮姜汤,而黎大毛和黎二毛坐在炉子旁边取暖。在船上也是可以生火做饭的,不过为了避免火炉打翻,这火炉是专门设计过的。最外面是一个木箱,木箱中间的火炉下面有四个脚,正好抵着木
箱四个角,火炉又比木箱小一圈……木箱很大,遇上船身突然晃动也不会翻倒,里面火炉自然也就不会翻,最多就是上面煮着的东西掉出来。可即便掉出来,也是掉在木箱里,不会泼到外面。因为外面有个木箱,取暖的时候也不用怕烫着,用起来挺方便的。当然这个设计精巧,外面木箱还印了花上了漆的火炉是给坐船的有钱人用的,普通人在船上做饭用的东西没那么讲究。金小叶专门布置了一个船舱当做他们吃饭休息的地方,这个房间里除了吃饭用的桌椅还摆了个卧榻,这木箱就被放在宽敞的卧榻上。黎大毛他们挨着木箱坐着,都有点没精神。以前坐敞篷的小船一直吹着风,其实没那么容易晕船,这种大船就不一样了。黎青执用自己的金手指帮他们缓解了一下晕船的症状,这时,金小叶开口:“姜汤好了,大家都喝点吧。”黎大毛黎二毛异口同声:“我不要!”按照金小叶的想法,驱寒的姜汤不爱喝也得喝,但黎青执拦住了她:“小叶,他们不爱喝就算了。”反正有他在,病不了。黎大毛黎二毛不爱喝姜汤,对此赵小豆很不解。这如果是单纯的姜汤也就算了,确实不好喝,但这姜汤里放了糖!为什么黎大毛黎二毛不喜欢?“小豆,这壶姜汤你拿着,找你大舅一起喝。”金小叶分了赵小豆一壶。赵小豆拎着姜汤就去找黎老根了。“要不要给船上的船员送点?”黎青执问。金小叶道:“我之前已经给他们送去红糖和老姜了,他们会自己煮,不过他们煮的,肯定没有我煮的甜。”说着,金小叶给了钱大夫人一碗,又给自己倒了一碗,然后把剩下的,连着煮姜汤的水壶一起给了黎青执。黎青执先把里面的姜汤倒出来喝掉,然后用筷子夹里面的姜片吃。黎大毛黎二毛敬佩地看着自己的爹,钱大夫人也有点震惊。一般人真的不吃姜片!黎青执一边吃一边跟他们外面的情况,金小叶不想浪费木箱炉子里用来取暖的炭火,就又在上面放了一口小锅,加了半锅水之后,放进去一些豆腐煮。她还找出一瓶常瞻准备的酱料,往自己喝姜汤的碗里放了点,准备等豆腐煮好了,沾着酱料吃。这分明就是简易版的火锅,只是金小叶只准备了一点豆腐。黎青执见状道:“我去厨房拿点吃的过来。”他这次去京城,常瞻没有跟着,但常瞻带出来的两个徒弟跟着。他们和章早一起,这会儿正在船上简易版的“厨房”里给船员煮姜汤。得知黎青执要吃食,他们立刻就翻出一些给黎青执挑。黎青执拿了一些肉,又拿了点木耳和豆芽,这才回船舱,和金小叶他们一起吃“火锅”。钱大夫人已经显怀了,黎青执用金手指帮她看过,她怀的是个女孩。钱富贵想孩子都想疯了,即便这是个女孩也会喜欢,但生在这个时代,对女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这孩子生在钱富贵家里,又算是运气好的,黎青执试探过钱富贵,钱富贵已经考虑过生了女儿要怎么办了,他打算把女儿当儿子养,从小教她做生意,等将来再给她招赘个丈夫。只要他女儿把钱把生意捏自己手里,又有钱长生和黎青执看顾,总不会过得差。这样确实不错,钱富贵能想开,估计也是走南闯北,见得多了。要知道,这年头有些人只有女儿的话,宁愿把家产给别人的儿子,也不给自己女儿。在原主记忆里,原主老家其实是没人招赘的,崇城县倒是不一样,招赘的还挺多,这估计也跟地域有关。因为怀孕的缘故,钱大夫人挺能吃的,一边吃还一边感叹:“我不往外说我怀孕的事情,那些人竟然就看不出来……”她肚子已经大了一些,但崇城县的人都不知道她怀孕了,以为她就是胖了点。黎青执笑了笑。钱大夫人怀孕也就六个多月,天冷了衣服穿得越来越多,这时候的衣服又不修身,别人看不出来正常。不过钱大夫人要是不走,大家早晚能看出来。他怕钱大夫人把孩子养太大将来不好生,一直都让钱大夫人注意饮食,吃那些不易发胖的食物,钱大夫人就只长了肚子,身上没怎么胖。接下来她肚子里的孩子还会进入猛长期,
肚子绝对藏不住。说起来,钱大夫人跟着他们去京城,其实是有点不合适的,主要是这年头男女大防挺严重,其他人见了容易说闲话。不过黎青执提前就想好了办法……他让金小叶认了钱大夫人做干娘。钱大夫人还带了下人,这样一起走,关系就不大了。简易版火锅挺好吃的,吃了还暖和,黎大毛黎二毛吃了不少。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黎青执。常瞻做的酱料太好吃了,他吃得停不下来。说起来……杜永宁送了他不少东西,等晚上停船,他可以给杜永宁送点酱料。他们一路北上,在船上吃的肯定没有岸上那么好,有点开胃的酱料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