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潮失联出游一个月之际,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
疫情爆发之时张海潮正在威海,面对武汉第一时间封城,他不得不想到自己不在家,不在单位,在依靠的他乡外地。回家,他孤掌难鸣,是等死,回单位,他法还账,是找死,思虑再三,只能结束计划去南京,去面对老杨的朋友,做到有始又有终。
通过与小杭联系,老杨朋友此时已然在北京,他便去往北京。老杨朋友住的地方位置不偏,但因为是郊区,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却不正,张海潮不得不在最近的地铁站下车然后打滴滴前往。很意外,没有老杨的陪伴,老杨朋友也并没有表现出冷漠,而如朋友般对待,准确说应该是如长者般对待。老杨朋友外表看去比张海潮能大二十岁,对张海潮就像对小杭一样。
张海潮没有赖在别人这里的理由,来就是汇报情况,他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对外失联,畅快游玩,用心读书,但是疫情来了,他不得不中断旅程。这一个月来,张海潮变化很多,他不再像原来那样,因为债务催逼而左冲右突。真就如老杨朋友所说,他能从债务缠身的心境里抽身,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此时,他开始相信老杨朋友道行的高深,他能左右人的内心。
老杨朋友说既然来了疫情,那便是老天有意,何必拘泥于三个月的期限。他没考证张海潮书读得怎样,也没盘问张海潮玩得如何,他问张海潮没有人追债的日子好不好?张海潮当然回答说好。他便说不抗拒、不逃避,静下心来去还账,按照张海潮的收入水平,这就是八年之后的生活。既然能清晰地看到未来,又何必执着于眼下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自乱阵脚呢?他说知迷即离,知离即觉,是为旁观,身处于境而心不困于境,眼见于相而心不着于相,这样才能以清醒的视角看清事情的全局,看透事物的本质。张海潮此时本来就已经能从债务困扰的心境里抽离,听对方这样一说更是顿悟,原来八年之后自己还有美好的生活。他对老杨朋友说网上有很多人和他曾经一样,有人在四处借高利贷,结果又是被骗,有人不敢回家,甚至吃一碗面都没钱。
老杨朋友说他临时有事,让张海潮稍事休整。他说张海潮游玩一个月肯定有电话和短信需要处理,让他先处理。他还叫小杭安排午餐,说中午留张海潮在家里吃饭,并且下午要与张海潮聊天。
张海潮独自坐到房子里感觉尴尬,便找外面向阳宽阔的场地上去处理他的未接电话和信息。虽然他已经想到自己的失联会引起很多人关心,甚至会引起慌乱,却没想到影响竟是这般山呼海啸。他把电话卡接入信号,不超过三秒,先有一个外雇工短信发来,尽是不要脸之类骂人的恶毒之言。张海潮想发个短信过去解释,却听得手机叮一声、叮一声一直有短信挤进来,便不得不退出,等待信息的声音响完。他去查看那些没有接到的电话提醒。同样,他还没看清一条电话提醒的时间,竟是叮一声、叮一声电话提醒的短信直往上窜。他只得稍作等待,等手机装满信息停顿下来再介入处理。
短信终于停了下来。他先看过,由于提前交代,所以家里没有给他来过电话。倒是姐姐有两条短信,是问他过年回不回家的,他优先回复说不回,说了也没用,年已经过了。怕姐姐再有信息进入对他形成干扰,他说还在忙有时间联系。他在请假阶段,单位自然不会联系他。其余的狂轰乱炸则大部分与债务有关。他注意到,在众多的未接呼入中,居然有一个号码呼入一百七十多次,且集中在他失联前几天。天啊,这是怎样执着的夺命连环扣啊,好像是怕他会死掉一般,他对对方顿时升起比的厌恶。还有一个给他发了几条长长的短信,先是述说不幸尽显可怜,后是扯上亲人脏话连篇,张海潮不想看,干脆删掉。
微信也是,语音、文字、视频,从上到下显示的是长长的未读信息的数量和标明未读的小红点,三百多条,他知道人们都在关心他的生死。
很多人、很多短信,张海潮只不过是打眼一看,凡与债务相关基本千篇一律,张海潮将他们打包于一类,删掉即可。有一些讽刺,以前过年,手机里挤进的尽是令人讨厌的拜年短信,如今,这些人早已没了音讯。
有一个人的微信几乎将张海潮吓掉魂魄,使他的心顿时提到嗓子。大姨家的儿子给他发过几条微信,开始的时候问他手头宽松了没有,他要拿钱去交房子尾款,后来说因为这次借钱和媳妇吵了架,再后来便是几条未接的视频连线,最后一条是说过年加班,加完班他会抽时间去看望张海潮的妈他的小姨。张海潮最担心有人将他欠钱的事情告诉老母亲,老母亲一旦知道肯定崩溃。好在他单位离家远,有什么情况家里不会知道,哪知,亲戚这里出了变故。他赶忙将视频连线打过去,给大姨儿子照了照周边场景说他在外穷游,兴致正浓居然忘掉了借钱之事。大姨儿子倒是没有怀疑,反而很是羡慕张海潮的忧虑。张海潮的心终于放下,万幸万幸,大姨儿子并没有想到即行,他赶忙用年终奖还掉了大姨儿子的欠款。张海潮挂断视频,心尚有余悸,便直接将所有情感全倾注到大姨的儿子身上,怨恨、诅咒、恼怒。他本以为大姨家因为自家的帮助,才在地皮买卖中赚得几百万,老两口老来幸福靠这钱,儿子买房买车、工作、娶妻生女,还有闲钱搞理财,都靠这钱。而大姨儿子对曾经的恩情居然一点不记,险些找上家门,张海潮对这个人感情复杂,其中最多的便是咒骂,咒他们早些败家。
至此,张海潮清楚,他如老杨朋友所说,已经彻底击穿了他曾极力维护的道德底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负债,他被所有人唾弃。张海潮便将手机里原有的一千多个联系人中的大部分删除,只留一百多,即便是仅剩一百多,却有很多都是债主。
张海潮第一次被这么多人伺候吃饭,两个站到门边的厨师,还有一个穿白衬衣休闲裤的小姑娘,也是二十岁上下,据说是生活助理,后厨还有不知几人,却不见了助理小杭。小姑娘远远站定,负责上餐前毛巾,更换餐具,适时清理餐台。用餐只有两人,老杨朋友和张海潮。张海潮不知礼仪,一时不知所措,老杨朋友倒是宽容,告诉他随便就好,就连他的生活秘书、厨师都是宽容,不怪不笑。
张海潮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吃到带骨头的牛排。餐具有刀叉,也有筷子,老杨朋友用了筷子,张海潮也用了筷子,西餐中吃。张海潮想到老杨的那句话:这就是人家的正常生活,舒服就好。吃饭时,老杨朋友让张海潮讲一些游玩时的所见所想,张海潮没有侃侃而谈,而是经过慎重考虑,去粗取精,略微讲了一些。没想到,张海潮所到之处老杨朋友几乎也到过,并且两人对很多情景有观点上的契合,只不过理解浅处老杨朋友更浅,快意恩仇,理解深处老杨朋友更深,深入骨髓。在讲到有人跳崖、以死威胁上天的时候,老杨朋友说:“死算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饭后,老杨朋友叫张海潮聊天,他说聊天是正事。他问张海潮:“经历一遭总不能白经历,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张海潮思考了很多,但他不好意思说,那人性太丑陋,他因此扭扭捏捏,吞吞吐吐。
老杨朋友说:“没关系,有什么,说什么,都是人,你想的没准和我年轻时候想的一样。”
张海潮思绪杂乱章,说:“经历一遭,看清了很多东西。我发现人不能太好,好人没好报,比如……。我还发现人还是要自强,比如……”张海潮发了一通牢骚。
“你把别人都看清了,没看看自己?”老杨朋友没有表情,淡淡地问道。
老杨朋友一句话,再次触及张海潮的内心。张海潮没有想过,他以为自己很好,除了赌博和网赌,好像没什么不对,起码品质是好的。然而,这些想法都是曾经的,经老杨朋友如此一问,他感觉自己除了本质是好的,似乎所做作为都不对。他如实回答:“还没有。”
“应该好好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是现在这么个情况?你都已经混成这样儿了,怎么好意思再从自身之外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