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巫王和很少人见过的无界门门主行有界都是这样的人。
“其实我们也没有谈什么太过深刻的话题,只是谈论现在的修行界,现在的承仙大陆,和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巫王的话开始了,但这开头却让人不怎么感冒,听起来就像两个住在山里,从不知天下为何的糟老头子在指点江山,对那些他们见过或者没有见过但一定不熟知的年轻人们品头论足。
而且,两个人的确是老头子,尽管不知道有多老,但足够老,也住在山里,至少两年没有出去过,但嘴里说的话,那些评价,应该大有不同。
“我当时对行有界说,他这些弟子都很不错,各个秉性纯良,应该会长成一些正直善良的少年男女,但是太过纯良。纯良之人,应该教他们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人心诡诈,人性险恶,你猜你师父当时怎么说?”
无峰摇摇头,示意自己猜不到,因为无峰知道,巫王的话,或者叫做告诫很对,无界山的覆灭,或许就起于人心诡诈而且狠毒,但无界山的弟子们却知道的甚是不足。
“行有界说我的话很有道理,但不对。他说如果年青一代的成长,总是伴随着这样的智慧谏言,便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好人。因为人心险恶,所以不能信任,所以猜忌和疑虑从一开始就注定,人们也无法真的坦诚相交,这世界也不会因此变得美好。”
留了一段时间让无峰和于飞莲思考,巫王才接着说道:“其实他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不信任建立在开始的时候,那之后的信任便极难建立。人与人之间没了信任,许多好的事情就会无法顺利的成为一件好事,甚至引发更多的混乱与争斗。但这就是人心,人生于混沌自然,来自混沌自然,永远都无法摆脱混沌与自然赐予的本性,而从这种本性中衍生出来的更多的特性和特质,永远不可能是单纯的良善,必定有残忍与凶恶。”
“所以师傅的努力,教导出来的我们这些弟子,其实只是一些不应该出现在这世界上的人,便成了他们口中的万恶之源?”
无峰插了一句话,便是此刻心中的疑问。良善和坦诚,人们口中时常宣称自己想要的品质品德,但当真的有这样一群人出现的时候,便映衬了所有人身上的恶劣,成了所有人厌恶的存在,就成了所有人眼中不得不抹去的恶。
巫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善与恶对立,美好与丑陋对立,但善与恶从来并存,如果一个人真的摒弃了所有的恶,或者抛弃了所有的善,那除了完全对立的一方,他也会与善恶交织的所有事物对立。这并不是谁的错,又或者,这其实是这天道的错,但它一直存在,就算看不见,就算摸不到,自然与天道,一直在这天地之间。”
无峰承认,巫王的话都有道理,无界山上是一群平和善良而且与世无争的人,还拥有那样的神奇的修行法门,不被阴谋算计抢夺,简直天理难容。无峰也只能说,多么荒谬的天理。
“所以前辈与我说这些,是想让我不要像师傅和那些长辈,不要像同门的师兄师姐们一样,要顺从天道自然,不要再以纯良和正直为自己的准则吗?”
巫王摇摇头,没有回答无峰的问题,而是接着说起了那次与行有界的谈话:“其实你师父,行有界道兄也有相同的疑问,他很执拗,如同你一般,你还真不愧是他的弟子,也应该是最得意的那一个。想想我当时的回答,说起来其实很不负责,因为我当时说,如果这天道与自然是错的,那一切后果将由这天道自然来负责,尽管看起来天道从来不曾为任何事情负责过。但如果承仙大陆因此而变成一片混乱之地,沦为魔域地府,那天道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但让人失望的是,那些助长天道加速往这个方向发展的人,他们会最后承受这些代价。”
“然后呢,像我们这种秉持己道,深受其害却不改初衷的人,我们大概会先承受那些人的严苛对待,最先身死道消。”
无峰并不喜欢巫王的这种说法,又插了一句,因为他刚又想到了一句话,便是好人天生就是用来被恶人残害的,这是道理,天道至理。就算邪不胜正,但正邪许多时候都与真正的正邪无关,胜利者便是正者,这样的正者宣扬的,便是天道至理,让无数人盲从。
无界山的遭遇,或许便有无数人的盲从,然后无界山成了如今的这片荒山。此刻,又有无数人回到这里,企图从这里在得到些什么,得到哪些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但他们终会得到,因为无峰打算给出去,然后看看后果。
“你说的很对,但天道自然本来如此,绵羊无意害人,豺狼虎豹会去吃掉它,善良的人,不论身份,秉持着善良的初心,却会遭到无辜迫害,会有人把他们圈养起来,收割毛发,然后吃掉它们的肉。但万物之间从来如此,人们之间也从来如此,如果不想被迫害,便要又自保的手段和意识,这也是我劝你师傅的意思。”
无峰更加不解,立刻问道:“所以我们修道者修行术法,思悟天道,修的便是这样的道,悟的就是这样的道?”
巫王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神情十分复杂的说道:“不论我们初心为何,但道已然如此,若想最终证得心中之道,便要先明悟此道,先保身,后悟己道,以求通达,超脱此界烦扰。”
无峰当然明白什么是明哲保身,但明哲保身便意味着屈从,一旦开始屈从,屈从便会越来越容易。但为了活下去,活下去便能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人们不免屈从,也很快就忘了,自己曾经屈从过,因为他们活了下来,而且还活的更好了。对于普通人来讲,无论如何,屈从或者跪从、祈求,只要获得更好的,便都可以。
但无峰是个修行者,从来也不是普通人,尽管他从不把自己当什么特殊的人。
即为修行者,便不应该屈从,每一次屈从,都是在否定自己心中的道,让自己心志不坚,自我怀疑。但求道本身求的是天地大道,谁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就一定对,就像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是邪恶的一样。
所以,才有了立场,才有了对立,才有了相互的攻击和杀戮,也有了屈从。但有人不选择屈从,也不躲藏,也有了更多热闹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