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方元“哼”笑了一声,“从小就呆在寺里,守着清规戒律,从未体味过酒肉和女人的美妙……”他忽然贼笑着,说:“我敢打赌,老和尚你若是吃过了酒肉,睡过了奶子有这么大的姑娘,就一定就不愿意再做和尚了。”
方元本以为自己这一番无聊且下流的话在佛像前说了出来,脸上从无愠色的老和尚也一定会生气的,却没想到一慧仍只是微笑。“或许吧。”他说。
方元脸上本来兴奋地期待着的神色变成了呆滞,放下了两只在自己胸前比划大小的箕张成爪的手。在那一瞬间,他从一慧的笑容中,好像真的领略到了一点那些僧人每天挂在嘴边的“佛”,究竟是什么样的。
方元看着一慧渐失血色的脸,那样的笑容,已经永远不会再出现在这张脸上。不知觉中,泪水又已充盈了眼眶。
郭长歌当然也同意方元的看法,在知道一慧其实从小就已出家之后,已毋庸置疑他并非造成霍家堡惨案的元凶。可是,郭长歌不想就这么糟蹋了一慧舍弃自己性命来消除争端和杀戮的宝贵成果。
“我们把一慧禅师的尸身葬在何处?”他转移话题。
“烧了吧。”方元的声音不知从何时开始就变得沙哑,“和尚们不都是火化的吗?”
他们堆集了许多干草和树枝,将一慧的尸身置于其上,由方元点燃。看着逐渐变大的火焰吞噬了尸身,方元泪流不止,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想用眼泪去浇灭眼前的大火。他哭得简直比受了极大委屈的小孩还要更加的一发不可收拾,他好像忽然就不怕丢人了。
看着眼前的熊熊火光,郭长歌的心里不自主又开始思索这件事的真相,霍真苦苦追寻的仇人究竟会是谁呢?
通过一慧对霍真说过的那些话,大概可以确定一慧是知道巧玲的出身和来历的,这也是让他的话变得可信的关键一环。谎话中总要掺入些事实才能取信于人,或许一慧在有关“巧玲”的这一部分并没有说谎,虽然他极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凶手,但真正的凶手或许的确是为了杀害巧玲才最终造成了霍家堡的惨案。
郭长歌转身走到了百生身前,抱着微小的希望问他可曾在《武林志》中见过“巧玲”这个名字。
既然提到了《武林志》,百生一如既往,十分认真且努力地回想了许久,才笃定地回答道:“没有。”
郭长歌一点不意外,既然巧玲没有对霍真说过她的出身和来历,那么“巧玲”这个名字当然也不会是真的。要想从这个名字入手查明真相,简直如水中捉月,实在是白费力气,可这名字偏偏就是目前唯一的线索了。
即便这件事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不停地出现在他脑海中,郭长歌也不打算再追查下去了。麻烦事已经够多了,他现在就要回去,去面对一个麻烦至极的人物,他在心中发誓,要在一天之内摆脱了她。